核心素養的提出,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創新點和突破點,為我國持續推進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豐富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課程改革理念內涵,進一步彰顯了宏觀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內在聯系。核心素養的提出,對課程、教學、教研、評價、管理等方面的系列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迫切要求。中小學校應在原有課程建設的基礎上,處理好學生核心素養與課程體系的關系,以培養學生相應的學科能力為核心組織課程內容,將二者更好地結合。
育人目標指向學生未來發展
核心素養與深化課程改革有著直接的、深度的關聯,是課程改革進入深水區的必然方向和路徑。核心素養對于課程改革具有統領性、引領性的作用,貫穿著學校的課程、教學、課堂、實踐活動、文化建設等諸方面,旨在促進學生能力提升和全面發展。核心素養作為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育人導向上更加注重學生理想信念、價值判斷和選擇。針對落實核心素養,學校應進行系統的課程體系頂層設計,重新定位學校育人目標,進一步具體化、系統化和細化,幫助學生形成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核心能力和素養。
課程結構促進學生自主成長
課程建設是中小學校的核心工作,也是真正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培養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合格接班人的有效載體。學校要圍繞核心素養開發架構多元、多層、嚴密、立體的學校課程體系,研制開發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關注課程建設綜合化、主體化發展趨勢,加強系統研究、頂層設計和綜合改革,做好小初高學段的學科素養銜接與貫通。通過優化學校課程結構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全面、自主、個性化、可持續的發展;為學生們提供高品質的學習生活,啟迪智慧,增長知識,激發興趣,形成能力;教育學生努力做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的人,做有文化修養、有人文關懷、有責任擔當的人,做有全球化國際視野和民族精神的人,為將來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課程供給滿足學生個性需求
核心素養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影響正在日益深刻地顯現出來。學校應嚴格執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計劃,落實課程標準,保證各類課程的開設和學時要求。推進各種教育資源跨界融合,提供學生多樣化選擇的課程,進而滿足學生差異性的個性化發展需求,把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轉化成為學生內在的核心素養特質。學校課程應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更加注重增加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適應性,力爭實現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教育的長遠目標。統籌各學段、各學科、各育人環節、各方參與人員和育人資源,高質量實施三級課程,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和實踐育人。
學科融合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當前世界各國注重促進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落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要進一步關注課程的整體育人功能,規劃基礎教育三級課程整體建設一體化方案。重視學科內、學科間的聯系與整合,關注跨學科綜合學習,打破學科界限、融通各學科知識,貫通價值觀、思維力和創造力,充分尊重學生合情合理合法的健康個性,培養跨學科、跨領域人才成長的核心素養。強調課程的整體性,指導和幫助教師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為目的,合理使用教材、有效組織課堂教學活動,以整體性的課程培育整體性的素養。
課程評價關注學生全面素養
要研制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適用于評價的能力表現與檢測標準,把核心素養指標真正落實到學校的培養目標、課程目標、教育教學活動以及評價機制之中。學校的各種考試特別是中考、高考要全面體現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要真刀真槍地改變我們的教育教學評價機制,特別是高考錄取方式,落實綜合素質評價,把檢測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水平作為中考高考選拔學生的基本標準。從根本上改變用分數、高考來衡量學生、教師和學校的不合理、不科學評價機制。
社會實踐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的課程目標,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各學科平均有不低于10%的學時用于開設學科實踐活動課程,在內容上可以某一學科內容為主開設,或者綜合多個學科內容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與勞動技術、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等統籌,綜合培養人文、科學素養,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實踐與創新的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人生幸福感,促進知識、能力轉化為素養并得以全面提升。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素養 核心 課程 甘肅|蘭州|技校|技工|中專|大專|甘肅技校|蘭州技校|職業學校|職業技術|高級技工|甘肅中專|甘肅大專|定向招生|高薪就業|城市軌道交通專業|汽車維修與美容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烹飪與酒店管理專業|工程司訓專業|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專業|計算機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