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女兒在街上看到燒烤店包吃包住招穿串工的告示,女兒感嘆說這錢太多了,我很驚訝!問她了不了解每月賺2400元要工作多少天、每天工作多少個小時,結果女兒完全沒有概念。”9月24日,在由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主辦的首屆中國財經素養教育高峰論壇上,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蘆詠莉講了自己與上小學三年級的女兒之間一個關于“錢”的小故事。
這個小故事也引發她心中的疑問:對6至12歲的小學生來說,財經素養意味著什么?當貨幣、價格、價值等元素在孩子們的生活中悄然浮現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意識到該做些什么?“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或者不能用淺顯的方式給他們講解,我們可能就錯過了很多。”蘆詠莉說。
“財經素養教育是培育負責任公民的現實需求。”中國銀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副局長張永軍認為,近期多起違法違規校園貸事件,從一個側面折射出部分大學生財經素養的匱乏,而社會公眾能否真正做到健康履行消費,不接受違法違規金融活動,直接與其接受的財經素養教育程度密切相關。
就在幾天前,上海財經大學在全國高校首開的互聯網金融公共選修課作為一門學分課程,受到熱捧。首次公開選課100多個名額,5秒鐘就搶光了,甚至有“黃牛”出價800元收購上課資格。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今年5月發布的《中國青年財商認知和行為調查報告》顯示,全國范圍內,90后大學生存在理財意識比較薄弱、互聯網接受程度高、風險判別能力不足等財商特征。
與會專家認為,這種對比凸顯出當代大學生財經素養教育的缺乏。雖然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和一些機構就財經素養教育開展了試點性的有益探索,但由于財經素養教育剛剛起步,仍存在課程系統性不強、對行為塑造不足等問題。“表面上看是錢的問題,但背后包含的都是教育問題,包括規則意識、契約精神、計劃能力等在內的綜合素質教育,這些幾乎包含了一個人作為社會人的基本品質,是一種價值觀的養成教育,需要包括教育在內的社會各界共同探究。”
中國銀監會公眾教育服務中心綜合處處長田新寬坦言,近幾年銀監會進行了一個試點,在一些高校開辦金融知識大講堂,但實際情況和設想有不小的出入。“我們跟學生講,該如何選擇理財產品、該怎么選擇信用卡這些基本的金融經濟常識時,大學生并不太關心。到了自由提問環節,他們最關心的是老師對原油價格的走勢是怎么判斷的,有沒有特別好的股票等”。
張永軍介紹說,目前美國、英國等多個國家,已將財經素養教育列為本國教育發展的戰略性目標;澳大利亞財經素養教育覆蓋從幼兒園到十年級的各個學段。2015年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提高社會公眾對金融產品的服務認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提高金融素養的誠信、守信意識。
“財經素養已成為全民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深入地開展財經素養教育,提升全民財經素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時代緊迫感。”張永軍說。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素養 專家 財經 甘肅|蘭州|技校|技工|中專|大專|甘肅技校|蘭州技校|職業學校|職業技術|高級技工|甘肅中專|甘肅大專|定向招生|高薪就業|城市軌道交通專業|汽車維修與美容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烹飪與酒店管理專業|工程司訓專業|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專業|計算機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