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論產生于20世紀40年代,是研究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領域以及其他各種系統、系統原理、系統規律的科學。系統論創始人貝塔朗菲認為:系統論是處于一種相互聯系中是與環境發生關系的各個系統形式存在、發展的,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可以分為相互聯系的若干部分。任何系統只有通過相互聯系形成整體結構才能發揮整體功能。整體性、關聯性、目的性、動態性等基本特征是系統論的基本觀點。
隨著當代教育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語文教育理論的研究也不斷開闊和發展,要想深入挖掘問本質,探究語文教育研究領域的新視點和結構,就必須把本來認為彼此不相關的領域聯系起來,進行交叉、滲透,擴展出全新的研究領域和重要課題。因此語文教育也應打破傳統學科的單一傾向,顧及其他綜合性交叉性、滲透性,盡量挖掘語文和其他學科的單一傾向,顧及其綜合性交叉性、滲透性,盡量挖掘語文和其他學科滲透的內容,實現學科間整合。例如,我們在選擇教學內容選取材料時,可以涉及歷史、政治、軍事、信息、科技等內容。即使是語文方面的材料,我們也應注重文學、文化與語言基礎知識的綜合;即使是某一方面的專題知識,我們也可以多角度綜合分析。
一、樹立語文教育的整體觀
分析語文教材,要有整體觀念。首先,把全套教材看作一個整體,統攬全局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體系,了解各冊教材的分工、聯系和銜接。其次,一冊課本也是一個整體。要通讀全冊課本,包括每一篇課文、課后練習、閱讀指導和作文指導、基礎訓練等。了解全冊教材的教學目標和重點訓練項目,認識閱讀教學的重點是什么,作文教學的重點是什么;了解各個單元在全冊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各個單元課文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相同點和不同點。再次,每一篇課文也是一個整體。
將一篇課文,如果什么也不肯放過,字、詞、句、篇、章、語、修、邏、文樣樣都抓,要讓學生一頓吃個飽、吃個夠,結果貪多必會消化不良。一篇教材,可供學生學習的地方很多,從思想內容到表現形式,從篇章結構到遣詞造句,以及標點符號的運用等,語文教師就應當運用畫龍點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講解要擊中要害,學生哪個地方不懂,不太理解就給他講一下,點一下,學生懂的就可以不講,或者精講。每堂語文課并不是可以各自獨立,不相往來的,它應該也只能是整個語文教學系統的一個環節,語文教師就應該帶動學生一起織網造梯,既舉綱張目,又拾級而上。
備課,要熟悉全篇教材,包括課后練習、語文插圖等。要領會內容,理清脈絡,把握中心,弄清疑難問題,要鉆研課文中包含的字、詞、句、修辭、語法、標點知識以及琢磨課文的篇章結構、題材、特點、主題思想、語言風格、人物形象、故事情節、描寫手法等,從整體上把握全篇課文,依據教學目標和文章的中心,選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強調語文教學中的關聯性
一切事物、現象之間都是有機關聯的,在語文教學系統內部,諸要素始終處于一種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狀態,系統與環境之間也同樣處于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之中。
(1)教學體系中的關聯性
聽、說、讀、寫是四種語文能力,各有相對獨立性,但四者同屬于諺語活動,是同一范疇的不同活動方式。聽是用耳朵讀,說是用嘴巴寫,讀是用眼睛聽,寫是用筆頭說。聽、說、讀、寫各有其特點和規律,不能互相代替。四種能力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促進、不可割裂開來、有所偏廢、顧此失彼。聽、說是口頭語言的運用,讀、寫是書面語言的運用。前者是“進”,后者是“出”,都是語言的表現形式,他們的內容實質上是一樣的。語文教師只有將他們有機結合起來訓練學生,才能體現語文教學的技能素質。
(2)人才培養中的關聯性
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人格的完善是教育影響的三個最重要的成果,初中三年素質教育更要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和教育。要做到通過教育來發展能力,要強調教學合一,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要做到通過教學來完善人格,要求在教學中做到真善美統一,不僅讓學生掌握科學的知識與方法,而且塑造高尚的人格。
三、擴大語文教育中的開放性
語文教育系統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其開放性主要表現在打破傳統與封閉的語文教育觀念,把語文教育從過去有限的課堂中解放出來,面向社會,面向生活,培養高度發展的現代語文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現代語文素質。
大語文教育系統包括學校語文系統、家庭語文教育和社會語文教育三個子系統。
學校語文教育系統包括課內語文教育系統和課外語文教育系統。課內語文教育系統主要包括語文課堂教學,是語文教育的主渠道。但課堂教學也有難以克服的缺點,難以解決學生個性之間的差異,難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課外語文教育系統則可彌補語文課堂教學的不足,為學生學習語文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課內與課外相互結合、相互促進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有一位美國的教育家曾說:少年兒童的教育質量最終不僅依賴于具體的教育技術、練習和機構,而且更多地依賴于學校的基本的人文和社會資源。
家庭語文教育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對于學生來說,家庭是僅次于學校的重要生活環境。家長不僅要以自己正當健康的語文活動去影響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有計劃地引導孩子的語文學習活動。要充分發揮家庭語文教育系統的作用,關鍵是要加強學校橫向聯系,把家庭語文教育活動納入大語文教育中,這樣對發展學生身心健康,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鍛煉良好的聽、說、讀、寫的語文習慣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學校、家庭、社會三個語文教育系統構成了大語文教育系統,三者密切溝通,有機配合,多方位、多渠道、多層次地向學生進行語文教育,發揮大語文教育系統的整體教育功能。教師講要講在點子上,練要練在要害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家長要以身作則,引導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社會應創立優良的語文學習環境,讓孩子在良好的氛圍中輕松學習。學校、家庭、社會齊抓共管,一定可以培養出時代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社會是語文教育的廣闊天地。偌大的中國到處是學習語文的課堂,如電視、廣播、電影、戲曲、招牌、廣告、報紙、雜志、日常的交流、電話、電子郵件等,社會是一個更為廣闊、更為豐富的學習和運用語文的活動環境。教師應該千方百計激發學生向社會學習語言的興趣,引導學生對社會語言現象的關注,養成向社會學習語言的習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系統論 語文教育 視野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