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為抓手,推進教師培養模式改革;以學分銀行為抓手,推進教師培訓模式改革;以‘互聯網+’為抓手,推進教師教育轉型升級。”日前,在談及“十三五”時期全省教師教育發展戰略時,河南省教育廳廳長朱清孟如是說。
“爺爺奶奶教小學,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這句順口溜曾是河南省濮陽市臺前縣教師隊伍狀況的形象描述。其實,不光在臺前縣,教師人數不足、年齡偏大、素質不高,是2009年之前河南省農村中小學普遍面臨的問題。
轉機從2009年出現。這一年,河南首次啟動實施“特崗計劃”。7年來,中央財政、省財政累計投入專項經費38.5億元,招聘特崗教師7.62萬人,占全省鄉村教師的22%,覆蓋107個縣、5000多所學校。
僅臺前縣就通過“特崗計劃”補充教師1031名,占全縣中小學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超過1/3,農村學校達到1/2。“正是‘特崗計劃’這一教師補充機制,為臺前縣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臺前縣教育局局長張廷國說。
為進一步加強和改善農村學校特別是教學點的師資短板,河南又啟動了“小學全科教師培養計劃”。從2016年起,首次招收1000名免費師范生,為鄉村教學點培養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全科教師。
教師招進來了,培訓培養好才是關鍵。在這方面,河南又實施了“兩手抓”: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
2013年,河南啟動實施了旨在造就領軍人物的“中原名師”培育工程,配套建立了旨在發揮名師作用的中小學教師梯隊攀升體系。按照計劃,到2020年,河南在全省培育認定100名中原名師、6000名省級中小學名師、4萬名省級骨干教師,引導各省轄市培育6萬名市級名師和骨干教師,省轄市引導縣級培育9萬名縣級名師和骨干教師。
與此同時,河南完善了一系列教師教育標準,構建起具有河南特色的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積極培育教師教育的第三方組織,綜合運用第三方與網絡匿名評價等方式,強化績效考核并與獎懲掛鉤;引入斯坦福大學等國內外智力資源,對教師培訓進行發展性評價;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專項督導,初步構建起教師教育治理體系。
在職前培養方面,河南采取政策引導、項目集群的方式,持續推進教師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工程,全面提升師范生培養質量。目前己完成了4個教育部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試點、20個教師教育改革創新試驗區的建設任務,順利實施了由1650名高校教師和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進行雙向任教的“雙導師制”。
在職后培訓方面,河南逐步建立起“國培”“省培”“市培”“縣培”和“校本研修”的五級聯動機制,并將教師培訓經費落實情況納入省政府督政內容,明確規定“教師培訓經費應列入同級財政預算,財政撥款應按不低于教師工資總額1.5%至2.5%專項安排”。近4年來,河南投入專項資金8.26億元,累計培訓教師100多萬人次。
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刁玉華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河南目前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己經打出6套“組合拳”,即:抓師資補充,為基礎教育播下“種子”;抓師德建設,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腦子”;抓職前培養,讓師范生系好教育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抓職后培訓,搭建好教師專業成長的“臺子”;抓“中原名師”,培育好基礎教育師資的“尖子”;抓質量保障,探索一條教師教育治理的“路子”。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神州行 組合拳 河南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