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以來,許多高校社團都舉行了納新推介會。為了在被戲稱為“百團大戰”的競爭中廣納新鮮血液,環保社團骨干們都使出了渾身解數。不過,不少人反映,環保社團雖不至于門可羅雀,但與熱門社團相比仍略顯冷清。
環保社團在高校遇冷,雖說有社團組織自身的原因,但卻與社會對環保的“冷漠”態度有關。
實際上,對學生而言,從小到大針對環保的宣傳,已不計其數。學生無視環保的價值,顯然是環保理念與環保行動間的兩張皮造成的。有的人對環保說一套做一套,環保靠自己說,行動卻指望別人做。如此一來,人們無一不談環保,但無一選擇行動。對學生而言,學校是課堂,社會萬象也是認知的來源。他們從學校學習正確的價值觀,到后來,卻發現價值導向在校園內外有別。這個時候,他們便會在空談環保中降低對環保的信心、喪失對環保的行動力。
這個時候,就需要教育給環保行動一個堅實的信念支點。教育抵抗不了現實,只能曲線尋求改變。現如今,環保雖然有專門的部門管理,但大多是末端治理,只可治標,難以去本。而環保,本就是個世界化、社會化的命題,行動的主體是我們,是國家的下一代。環保想成為一種下意識行為,其實應爭取更多的社會共識,而共識就應該在教育上找答案。教育具有強大社會形塑能力,無論這個社會如何復雜,教育總在發生作用,而教育也最易于形成理想、凝聚共識。針對學生的環保教育,最需要的就是行動上的映照、呼應、共鳴,而教育就是要給需要行動的人以耐心、恒心、信心,支撐他們邁出環保的第一步。
在給高校環保社團的建議中,有對新環保技術的引進,也有社團經費的大力支持,以及新的宣傳組織動員渠道,這些都是對環保的外圍設計,而最重要的是重新喚起學生環保的行動力。
因此,教育要播下環保行動的種子。一方面要在課堂、管理上給予學生規范、示范,內化學生的環保習慣,這是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同時,那些對環保行動有信念的學生,將會從校園進入社會的各個階層,成為環保在校外最好的踐行者,推動良好的社會環保氛圍的形成,而環保教育的價值外延,是在校生最好的信念支點。最后,兩者的有機互動、循環,會逐漸形成社會合力,強化、鞏固現有的環保信念,重新放大環保行動的正能量,最終影響消極的環保行為,促進當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環保行動 支點 信念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