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北京師范大學課題組會同國內近百名專家,歷時三年集中攻關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已基本完成,并對外發布,廣泛聽取意見。
核心素養是知識、品格、能力和立場態度等方面的綜合表現,是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新頒發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突出強調科學性、時代性、民族性,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認為,要落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理念,使之成為引領中國教育改革的行動綱領,應當增強可操作性,突出以下四方面的素養:
一是信念素養。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姆研究發現:決定未來取得卓越成就的首要因素不是“天才”,而是“動機”和“奮斗目標”。《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把“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點。缺乏理想和責任感,是現代學生的通病,青少年違法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理想和責任心。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就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具有高尚的精神信仰和強烈的責任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做一個有理想、勇于擔當的人,以一個大寫的人屹立于天地之間。
二是思維素養。上世紀初,愛因斯坦在美國高等教育300周年紀念會上所作的《論教育》演講中說:“如果人們忘掉了他們在學校里所學到的每一樣東西,那么留下來的就是教育。”教育的價值就在于培養獨立思考的人。古往今來,富有智慧遠見的人無不認識到知識只是智慧之果,思維才是智慧之源。人的大腦是由10種思維智能構成的,分別是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理解力、推理力、想象力、思考力、洞察力、內省力、創造力。前五種屬于人的基礎思維智能,后五種屬于人的高級思維智能。基礎思維智能幫助人們學習知識,但要運用知識、創造新知識則必須依賴高級思維智能。長期以來,我國教育過分關注以知識為中心的應試能力,忽視了核心素養中的思維素養,導致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足。要改變這一狀況,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就要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為重點,著力發展學生的高級思維,使學生成為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嚴謹的思考力和內省力、積極靈活的創造力的一代新人,成為具有創新思維的人。
三是實踐素養。實踐能力是核心素養的基礎。要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就必須鼓勵和支持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去實驗,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脫離實踐來談核心素養,只能是紙上談兵。試想,學了十幾年的數學既不會理財也不會統計,學了物理卻裝不了電燈,學了化學卻對沾上油漆的衣物束手無策,上了幾年大學的文科學生卻不會寫作,這樣的教與學有什么實際意義呢?長期以來,過分偏重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應變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低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中突出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時代,信息素養的培養尤為重要,發展以信息素養為重點的實踐素養應作為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
四是人格素養。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在《情感智慧》一書中提出,“情商”是個體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種發掘情感潛能、運用情感能力影響生活各個層面和人生未來的關鍵性品質要素。如果說,智商主要是反映人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及觀察能力、計算能力等理性能力的話,那么,情商主要是反映一個人感受、理解、運用、表達、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感關系以及處理自己與他人之間的情感關系的能力。在成功的要素中,智商只占20%,80%則受其他因素如情商的影響。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以健全人格為保障,包括頑強的意志、堅韌的性格、良好的處世心態及人際交往等。尤其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伴隨倫理道德觀念的淪喪、人際關系的淡化以及加強合作的需要,以個人修養、社會關愛、責任擔當為重點的健全人格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和日益迫切。
綜上所述,發展中國學生的核心素養,信念素養是前提,思維素養是核心,實踐素養是基礎,人格素養是保障。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可操作性 素養 核心 甘肅|蘭州|技校|技工|中專|大專|甘肅技校|蘭州技校|職業學校|職業技術|高級技工|甘肅中專|甘肅大專|定向招生|高薪就業|城市軌道交通專業|汽車維修與美容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烹飪與酒店管理專業|工程司訓專業|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專業|計算機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