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德國凱勒數控軟件培訓中心在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正式揭牌。該培訓中心的成立,意味著學生將不出國門,就能享受到德國職業教育優質教學資源的“理——虛——實”一體化教學,在學校就能取得業內認可的德國證書。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將大大提升。
培養高素質人才,“工匠精神”嵌入人才培養方案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注重課程建設同時,將工匠精神、文化素養、人文精神、審美情趣培養納入學院人才培養方案,將企業文化引入校園,將學生各類社會實踐活動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計劃中。按照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要求,不斷深化課程內涵改革和教學資源建設,推動教學管理改革,強化通識教育課,優化職業基礎課,精煉專業課,豐富職業拓展課,滿足學生發展需求,使學生成為“專業的人、職業的人、創業的人”。
該校“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目前,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到中高速增長階段,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的新常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要求學校應不斷根據產業、行業與企業的用人要求,不斷提高辦學層次,不斷提升育人質量,提高專業設置與產業的匹配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經濟新常態所需要的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2015年7月2日,保時捷(中國)品質實習生項目2015階段總結會在該校召開。今年全國共8所院校獲得了承辦基地集訓的資格,江蘇省僅該院一所,承擔來自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同學的非技術基地集訓和機電基地集訓。該校自2015年初與保時捷(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正式簽訂了品質實習生項目合作協議以來,在教師遴選和認證、學生選拔和特訓考核、基地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出色的成績。隨著項目的不斷推進,高端服務理念的滲透,該校汽車專業在師資培養、內涵建設、品牌打造等方面必獲得更大的提升。
近幾年的校企合作項目中,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都將“企業文化進校園”擺在了重要位置。一方面引導學生關注企業文化,邀請合作企業董事長、公司創始人定期來學校進行企業文化宣講;另一方面通過參觀企業、參加企業員工活動等多種形式,組織學生走進企業、親身感受其文化和氛圍,培養學生對待工作精益求精、認真踏實的“工匠精神”。
優化資源配置,加大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建設力度
目前,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已與德國歷史最悠久的三城市(伍珀塔爾市——索林根市——雷姆沙伊德市)聯合工商會(IHK)、德國雷姆塞德市機電技術公共培訓中心(BZI)、德國西門子(sinumerik)數控、德國海德漢(heidenhain)數控以及德國凱勒(KELLER)等單位合作,引進德國職業教育的優質資源、先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同時以學院建設的江蘇省區域開放共享型實訓基地——無錫市數控設備維護維修實訓基地為依托,基于工業4.0模式構建江蘇無錫中德合作智能制造職業技術培訓中心,該培訓中心將為長三角地區培養智能制造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
2015年,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選派多名教師到德國參加工業4.0數控加工、工業機器人應用技術的培訓,獲得德國IHK職業教育教師培訓資格證書。依托中德合作智能制造職業技術培訓中心,引進德國數控技術和德國職業教育“雙元制”模式、建立無錫中德智能制造職業技術培訓中心;建立“中德凱勒數控一體化教學實驗室”,開展和國際接軌的數控數字化教學,推廣先進的德國數控教育教學;開展以德國工商會IHK標準的職業教育教師培訓,建立“江蘇數控技術師資培訓基地”,成為無錫市乃至江蘇省數控領域的職業教師培訓基地。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引進德國職業教育的優質資源,培養符合國際需求的高端智能制造人才。培訓中心不僅“輸血”還有望“造血”。學校將在培訓中心建立中德凱勒數控一體化教學實訓室,開展多軸數控的國際數控數字化教學,頒發相應技能證書。
構建特色專業群,實施專業改造提升計劃
“專業能否對接產業,能否為行業、企業、產業提供有效服務,是職業院校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席海濤認為,學院根據江蘇省特別是無錫市地方特色和產業優勢,搶抓“一帶一路”機遇,調整專業結構,對接微電子產業集群、傳感網產業集群、新能源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等區域重點產業發展集群,以專業群為單位統籌專業的基本建設和內涵建設,借助行業企業培育,重點打造電子信息類專業群、物聯網技術專業群、先進裝備制造類專業群、汽車制造與服務類專業群、電子商務專業群、會計與金融服務專業群、建筑工程技術類專業群、數字創意設計與制作類專業群。目前,學院微電子技術專業、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獲評江蘇省品牌專業建設項目。
2015年11月11日,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師生與校企合作企業海瀾之家聯合組建蘇信海瀾天貓電商團隊,實現1.1億元的銷售奇跡。學院與海瀾之家以電商物流、服裝設計等專業為試點,校企聯合申報了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校企合作團隊以“海瀾雙11活動”為項目抓手,通過校企合作共建校內電商運營實訓中心、校企合作開發培訓教材、校企聯合開展專業技能教學活動,探索實踐創新“崗位主導、校企共育”的人才培養模式,謀求專業人才培養鏈和產業鏈的融合。
近年來,學校與南京能瑞、SK海力士等多家企業聯合,校企共同選拔人才,使學生入學即獲得“學校學生”與“企業準員工”的雙重身份,接受學校與企業的雙主體培養。與企業共建培訓中心、實訓中心、技術研發中心、企業客服中心等,為學生的學徒培養搭建良好的平臺。校企共同制定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崗位技能標準、評價體系等,工學交替、輪崗培訓,深化學生學徒的一體化培養。創新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學分管理、考核評價、學徒制激勵機制等制度,激勵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始終堅持校企互動發展,與企業共同實施“專業改造提升計劃”以及探索實施招生即招工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讓企業深度參與專業建設。學院根據江蘇省特別是無錫市地方特色和產業優勢,搶抓“一帶一路”機遇,對接微電子產業集群、傳感網產業集群、新能源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等區域重點產業發展集群,以專業群為單位統籌專業的基本建設和內涵建設。
“辦高職教育,不是樹一兩個典型作秀,而是要提高教育的整體質量,普惠每一個學生。”學院黨委書記陸國平說,學院各二級學院都成立了很多創新班,以項目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動手和解決問題能力。同時,調優教師隊伍結構,專門從企業聘請“能工巧匠”擔任專業課老師,并每年派老師下企業掛職鍛煉,現在“雙師型”教師占比已達87%以上。
近三年來,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共有300多位學生在國家、省、市級以上各類競賽中獲獎,其中有全國高職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中國機器人大賽冠軍和多個一等獎、全國軟件專業人才設計與開發大賽一等獎、全國職業院校模具技能大賽一等獎等國家級技能大賽獎項。學院榮獲全國職業院校就業競爭力示范校、4次8年蟬聯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獲批江蘇省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來,該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大幅提升,就業率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領跑全省高職院校。根據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顯示,用人單位一致評價學院畢業生在職業素養、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實踐動手能力等方面表現突出,深受用人單位好評。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工匠 職業技能 大國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 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 甘肅軌道 甘肅技校 甘肅職校 甘肅培訓 蘭州地鐵 蘭州技校 蘭州職校 蘭州培訓 蘭州鐵道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甘肅地鐵專業 蘭州鐵路軌道 蘭州鐵路乘務 蘭州軌道交通 蘭州乘務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