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文學碩士的文憑,一邊是技師學校的電焊專業,2013年的一個決定,讓這兩條看似平行的“學業線”相交了。“就業就好像面子與里子,當里子戰勝了面子,就業前景就豁然開朗。放下包袱學技術,回頭看,我不后悔。”如今,拿起焊槍的文學碩士李強成了山東技師學院電氣工程系的一名專職教師。
首先文學碩士李強上技校學電焊這件事能成為新聞,就應該引起反思。按常理來講,教育就是深造人們的一種方式,選擇高等教育還是職業教育都應該是平等的,自由的。人們不應該因為學生有高等教育的學歷就抬高他,去了技校學技術就鄙夷他,將理論學習與技術學習的差距在思想上拉大,這確實是不合理的。
看到這則新聞,人們一般都會驚訝這人的選擇,在人們眼中,高學歷是上等的,而學技術則是下等的。這種觀念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受傳統思想文化的影響。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重理論輕實踐,封建時代牢固的這種思想一直延續到現在。
這件事情會引起人們的注意,既有傳統思想困擾的原因,當然也有現代教育體制缺陷的現實原因。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黃炎培先生曾經認為,職業教育在學校教育制度上的地位應是一貫的、整個的和正統的。但是在當代這種觀念早已被人們拋棄。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市場化的驅使讓人更加功利化,對教育也進行選擇性的發展,導致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現實差距拉大,人們更加崇尚高學歷,鄙視技術工種,這就已經進入了思想的誤區。
這位文學碩士的蛻變,是一個很好的導向,類似的事件多起來,有助于逐漸改善傳統意義上對職業教育的輕視和歧視。人們才能在實際中意識到技術的重要性,意識到技術對于理論的補充作用。
我們承認,要到達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地位平等的時期還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是教育平等的理念要及早傳遞,要看淡教育的方式,把“適合”作為所要追求的核心。這一方面,西方就做得很好,他們不會因為教育的出身,工作的不同來評定一個人,而且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聯系性和互補性很強,使得教育與職業的平等得到較好實現。我們應該學習西方的經驗與方法,也要結合我國教育的具體情況,把給“職業教育”正名落在實際行動上,追求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的互補互利,改善人們思想上對教育的偏執,讓更多的人能根據自己的自身情況從容的選擇職業教育或高等教育。
我們在為“職業教育”正名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我國職業教育存在的現實瓶頸。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確有很大的弊端。比如,教師隊伍建設滯后,“雙師型”教師嚴重匱乏,教師的職教理念淡薄,缺乏工作經驗的教學方法,職業資格證政出多門,職業導向相對弱化,對自身發展不重視,沒有確實切合實際,與社會聯系不緊密等。只有重視這些問題,才能讓“職業教育”正名之路長遠走下去。
在未來某一天,這種事情將不會成為新聞,到那時候,我們的社會和教育便真正成熟了。人們不會因為你選擇的教育方式不同而對你評頭論足,知識性職業與實踐性職業會在人們的心中會同樣重,而且在現實中的實力也相當,并能起到互補作用,那才是真正“正名”的時候。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正名 技校 職業教育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