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教育”的時代,老師憑借他們各自的教學“殺手锏”,在學生中建立口碑,也為自己捧得真金白銀。
當老師成為“網紅” 指揮棒下在線教育如何玩出新花樣
■將新聞進行到底
時薪可達兩萬,月入可達20萬。這是某在線輔導平臺上“金牌”物理老師王羽的收入。
“老師收入超網紅”,這是媒體在第一輪報道時給出的標題。
學生在王羽所在平臺的評論區調侃:“老師,上電視的感覺怎么樣?”“老王你這么火,為毛現在還找不著對象?”當然,幾萬條評論中也有不少是在表達愛意:“老師,留下你的微信號吧?”“以前我物理只能考二三十,現在選擇題只錯一個,么么噠!”
在“互聯網+教育”的時代,老師憑借他們各自的教學“殺手锏”,在學生中建立口碑,也為自己捧得真金白銀。4月5日,記者打開該在線輔導平臺,購買人數最多的一門專題課已有3761人掏錢,單價為1元錢。
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15年中國在線教育平臺研究報告》,K12領域已經成為在線教育投資并購最為活躍的細分領域,中小學在線教育的用戶規模增長速度預計之后幾年將保持在30%以上。
蛋糕很大,水也很深。仍處在高考指揮棒之下的中小學在線教育,能否玩出些不同花樣?
教師收入怎么就不能超網紅?
“挺好的,恭喜這位老師。”看到高薪老師的新聞,廣西省南寧三中高三英語老師彭楚(化名)倒沒有什么“羨慕嫉妒恨”之類的情緒,“如果能享受到更優質的教學資源,我當然也會鼓勵我的學生去上課。”
一堂課幾千人報名,放眼全國來看,這人數也不值得驚訝;而傳統課堂確實沒法兼顧學生的所有需求,學生愿意感受一把其他老師的授課風格,這也是他們的選擇自由。不過,彭楚表示,他所接觸的一些縣級中學依然“嚴禁手機”。所以,盡管在線教育如火如荼,在很多地方,學生和老師們還是遵循著更為傳統的上課方式。
如果有機會,愿意體驗一把在線教育平臺嗎?彭楚說,他連自己的這幫學生都顧不過來,實在沒精力去在線平臺開辟新戰場。雖然從現實角度來說,教師投身在線平臺,可以獲得更高薪酬,時間也更為靈活自由;但彭楚覺得,老師的角色內涵,除了傳授解題方式和加分技巧,也應該包括人格的養成和人性的涵養,而在線課程受到追捧,“或許是因為,學生對教師的角色期待中,前者所占比重越來越高。”
在彭楚看來,天價教師固然值得關注,但更真實也更尋常的故事版本,是基層教師工資微薄,拿著跟學校對面餐廳服務員差不多的錢,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責。一篇評論曾直言,“知識改變命運,讓有知識的人有尊嚴地生活,這才能讓更多人相信教育,信仰文明”。
教師可以實現“自運營”
關于教師這個群體,互聯網教育公司也有話說。
瘋狂老師是一個中小學一對一補習授課O2O平臺,他們想變革的,是傳統教育模式中的“一對一”。
“一對一教育在平臺化的狀態下讓教師和家長群體都能明顯感知到效率倍增。在傳統教育機構里,由于信息不對稱直接導致了雙方的效率低下。對于老師而言,他們只能拿到課酬的30%,大量的成本被廣告、咨詢、學管所占據,而家長付出的高額成本也無法獲得與價格匹配的老師。”瘋狂老師聯合創始人王學先表示。
但在互聯網平臺下,家長和老師能夠實現自由連接。家長能夠在平臺上直接查看老師的教學信息、評價數據等,選擇更合適的老師,并能用大致相同的價格獲得優于原來數倍的教學質量;而互聯網平臺砍掉了咨詢師、學管師等中間成本,家長所支付的課時費也能夠100%的歸老師所有,“老師的收入得到成倍的增長”。
不過,在線教育平臺上的老師從哪里來?如果是從傳統教育機構中“抽血”,會不會影響其本身的課堂表現?
如果考慮得更加深入,這個問題還可以有另一種思考角度——教師一定需要隸屬于某一個機構嗎?他能否樹立自己的個人品牌?
正如記者在本文開頭所述的輔導平臺看到——不少好評率較高的老師,除了在視頻直播中與學生互動,也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QQ群,還有一群“死忠粉”,念叨著把老師的課都買了一遍。
“互聯網+教育讓教師可以實現財務和精神的雙重自由,為他們帶來的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王學先直言,由于評價信息透明,教師必須更加關注自我能力的提升;時間自由,教師的個人時間由自己把控,這是人性的必然追求。另外,互聯網教育平臺上的老師,大部分是獨立于機構之外的“獨立教師”,他們不受雇于任何組織,而是依靠自己的教學技能、個人綜合素質等實現“自運營”,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重新定義教師、教室和教學資源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名師不再是資深教師的專有名詞。那些會使用新科技為學生帶來學習體驗變革的老師會越來越受歡迎,名師這一概念的外延正在擴大。”王學先預言,K12在線教育市場在未來將會實現線上線下的深度整合。“傳統教育不會被取代,但會被不斷迭代。而在未來3到5年內,一定會出現全國性的‘網紅級’名師。”
如何促使傳統教育迭代?創客總部合伙人、教育博士、互聯網教育行業分析師尚冠軍認為,從目前來講,K12在線教育做得還不夠好。
“K12互聯網教育創業項目,在數量上很多。但是2015、2016年,大部分都死了。”尚冠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在線教育公司在產品供給方面還存在問題,整個市場價值尚未被真正挖掘。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如果K12教育是風口,大多數公司都沒能飛起來。
互聯網教育公司大部分在輸出內容,但教學內容還沒有內化為公司自身的知識體系;投身這股互聯網教育熱潮的,大部分是IT行業出身,對教育本身的理解就不夠深刻;而搭上“互聯網”一心求快,又使得一些公司本身在根基不牢的情況下快速奔跑,一直燒錢,難以健康成長。
“問個最簡單的問題,機構、老師、家長和學生,他們在互聯網學習過程中的真實需求到底是什么?這方面的研究其實很欠缺。”尚冠軍表示,K12在線教育公司,必須要有理論基礎之上的方法,要有自己的一套科學學習方法:互聯網環境下,學生到底怎么學習?學習行為如何發生?學習過程怎樣持續?影響學習自我驅動力的因素是什么?學習測評應該怎樣進行?學習社群怎樣對學習行為產生正向積極的互動作用?……這一連串問題,還沒有具有深度的研究來進行回答;理論支撐不夠,平臺的持續成長就有問題。
“如果沒有對學習過程的正確認識,如何記錄下有意義的學習數據?如果沒有科學測評,談何因材施教和個性化學習?”自適應學習、學習分析……這些都是在線學習時代中喊得很響亮的“概念”,而尚冠軍覺得,目前也確實只是概念。
真正創新的教育產品,需要對教育這件事進行深度思考。尚冠軍強調:“在互聯網時代,確實需要重新定義你的學習、你的學校、你的教室、你的教師……重新定義你的教學資源。大家都在說‘創新’,如果不對學習過程進行流程再造,不對組織結構進行重塑的話,那‘創新’二字也要打個問號。”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老師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 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 甘肅軌道 甘肅技校 甘肅職校 甘肅培訓 蘭州地鐵 蘭州技校 蘭州職校 蘭州培訓 蘭州鐵道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甘肅地鐵專業 蘭州鐵路軌道 蘭州鐵路乘務 蘭州軌道交通 蘭州乘務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