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是西方的平安夜。晚上7時30分,在黔南民族師范學院中心會堂“影山堂”,由該院團委、學生會主辦的“約會青春,旗袍綻放”——“花漾年華”學生干部主題交流會正在隆重舉行,影山堂正門未見圣誕樹之類的裝飾而是6盆火紅的炭火,南、北廳的幾十幅旗袍圖片和實物展示吸引著同學們的眼球,二樓北廳學校老師的“中國傳統服裝文化”講壇引人入勝。參加的300多名學生均身著旗袍或中山裝入場,個個精神飽滿,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大家徜徉在傳統文化的氣氛中暢談青春,抒發理想,其樂融融。校學生會原主席韋旭說,活動的目的在于“豐富文化生活,陶冶思想情操,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
當今社會,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各種各樣的“洋節”文化正不斷涌入,它們對拓展青年的文化視野,了解各國文化遺產,促進中西文化的交融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作用,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意識到,近年來西方節日文化在青年中的傳播似有過度、過濫之勢,嚴重沖擊著中華傳統文化自身的生存、傳承和發展。
大學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以平安夜的時節接點和碳火盆、旗袍、中山裝、中國古代服飾講壇等傳統文化的符號有機結合,可謂在“洋節”中做好傳統文化的傳播、傳承進行了一點探索,其效甚佳。正如該校黨委書記石培新在參加活動致辭時所說,西方的先進文化我們要學,但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不能丟,在“洋節”中浸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西文化交融中獲得生機,得到傳承,發揚光大,就是這類活動的意義所在、成功所在。
大學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要傳承優秀文化,在大學校園如何適應青年學生特點、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找好弘揚祖國傳統文化的抓手至關重要。毛澤東同志曾用沒有橋和船就不能解決過河問題的形象比喻來說明工作方法的重要性。要在“洋節”中如何解決好“橋和船”問題,該校團委、學生會著實動了一番腦筋,最后他們找到了體現東方女性美的旗袍和男兒堅忍不拔的中山裝展示為契合點。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傳統文化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