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的天然泥土、礦石、木材、皮料為設計原材料;以悠久的絲綢、香云紗、陶器、瓷器為文化載體;以傳統的刺繡、蠟染、雕刻、鑲嵌為制作工藝;以先進的3D打印技術,結合現代流行時尚,設計出瑰麗、生態、環保的產品……
今年10月,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廣州番禺職院)在舉世矚目的2015意大利世博會上,以“中國時尚中國創意中國文化——探尋中國故事的文化之源”為主題,向世界人民展示師生原創設計的80件作品寫照。展覽期間,人潮涌動,多次“爆棚”。廣州市領導對此給予高度肯定,作出“很好,我國、我市的職業教育確應有國際視野并走出國門”的批示。
一個受世人熱捧的世博會,為何能垂青一所普通職業院校師生的作品?一個讓人目不暇接的世博會上,一所普通職業院校師生的作品為何能讓世人聚焦?
全國高職教育中的閃亮名片
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建校于1993年的廣州番禺職院,以建設中國一流、廣東領先、具有國際影響的高職院校為目標,堅持走質量、規模、效益協調發展的內涵式發展道路,齊聚資源、凝聚力量,于探索中變革、于創新中跨越,書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輝煌,鑄造了全國高職教育一張閃亮的名片。
學校占地2061畝,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是首批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是“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開設的47個專業中,有6個國家示范性專業、9個省級示范性專業。擁有15門國家精品課程、25門省精品課程;14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在800余名教職工中,有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1個、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1個、國家級別教學團隊2個,有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專家3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2人、國家高校教學名師2人、廣東省高校教學名師7人。2000年以來,學校教師以學校為第一署名出版的著作共376部,其中“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35部。2001年以來,共有57項教學成果獲得國家、省、市教學成果獎,其中,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7項,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9項。
讓學生都能收獲沉甸甸的“金子”
該校黨委書記孟源北教授在全體學生大會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立德樹人是學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學校的每一步前進都應讓學生成為最大的受益者,要想法設法為學生創造更多成長成才的機會。”
踏進該校的大門,映入眼簾的一方巨石上的四個大字“學以致用”尤為引人注目。這是該校在多年高職教育探索實踐中凝練出的校訓,以巨石雕刻的形式矗立在大門內側的顯要位置,目的就在于提醒走進學校的每個人:一要學會學習:博學,慎思,明辨,求真;二要學會做事:用心,躬行,創造,利世;三要學會做人:自強,誠信,服務,合作。作為高職院校,不但要注重學,更注重用。學是手段,是途徑;用是目的,是關鍵。
校長張連緒教授說,學校始終把“一技之長+綜合素質”作為人才培養的目標。“一技之長”是基于學生找工作崗位的要求,而綜合素質,則著眼于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給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在當今社會尤其重要。
“一技之長”主要是通過職業能力課程,以及為提高學生職業技能而組織的一年一度的職業技能大賽等途徑進行培養。而“綜合素質”則主要通過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教學、“基于職業發展的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校園文化建設等途徑進行系統培養。這種“一技之長+綜合素質”的人才培養理念,使學生在綜合素質方面“大放異彩”:2012年5月,工程造價專業學生何靜雯獲第九屆“魅力新人王”廣東廣播主持大賽冠軍;2013年6月,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梁秀瑩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導游服務大賽一等獎、財經學院學生代表隊蟬聯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會計技能大賽冠軍;2013年10月,陳強文等同學的作品《中國微公益項目合法性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獲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2014年12月,學校被團組織授予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稱號;2015年10月,勇救落水兒童的鄭磊、陳政東、楊銳豪、余根煉、鄒健生、許建衡六名同學獲頒廣州市“見義勇為獎”……
緊張而忙碌的三年大學,該校幾乎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一個或幾個適合自己參加和發展的一技之長或綜合素質方面的活動,讓其能大顯身手,鍛造各方面的綜合能力,為以后更好地發展奠定基礎。
引導學生“試水”頻頻冒出“創業王”
任鴻,該校2008級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學生。該生入校時,就比同年級的學生年齡稍長,在新生報到時,師兄師姐還以為他是學生家長。
他自進校的那一天就表現出了與多數新生不一樣的“怪癖”:很少參加活動,一有時間就躲進圖書館;對待學習“一根筋”,總喜歡盯著老師問這問那,有時問的老師都答不上來。就是這種“怪癖”,成就了他兩年修完學分,獲準提前一年畢業;一畢業就開公司,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加盟,組建了一家經營LED應用系列產品的銷售以及設計服務的深圳市豐升高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一年多來,便拿到國外的幾個大單,平均一單業務達到2000多萬元,利潤額過200萬元。
而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2011屆畢業生黃冠樺,在校期間經營的網店月營業額就達10多萬元。畢業后自己創業,成立廣州市麗翠貿易有限公司。公司員工由最初的幾人發展為100多人,2012年1月銷售額突破百萬元,并獲阿里巴巴集團淘寶公司頒發的C2C飾品類目年度獎。
師兄們的成功創業,讓移動互聯網開發專業大二學生范偉安、熊晟、陳桐深埋心底的創業種子噌噌地向上發芽。2014年11月,他們在學校創業產業園創立圖釘網路科技工作室,以軟件開發和電子產品銷售為主營業務。經過半年多的籌備,2015年5月,正式注冊成立廣州六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和廣州佳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金各500萬元。主要業務是承接軟件研發及應用、物聯網技術開發及應用等項目,當月已接到近十萬的項目。
任鴻、黃冠樺、范偉安等僅僅是該校眾多創業者中的一員。目前,該校的創業產業園已通過廣州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器項目驗收,學校被授予大學生KAB創業基地、成為廣州市創業培訓定點機構,并與廣州市職業技能培訓指導中心簽訂共建創新創業孵化苗圃意向書,與真功夫、陶商城等企業簽訂了共建校外創業基地協議。就這樣,一批批學生從中汲取甘露、茁壯成長,而后躊躇滿志地走向遠方,開拓出屬于自己的成功創業之路。
讓學生成為教學改革的受益者
該校的每一項教學成果,都始于常規課堂教學及教師日常教學行為變革。學生是教學“開花結果”的源頭,而教學變革的一小步,又成為學生成長的一大步。
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項目《基于能力核心和項目課程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改革與實踐》的負責人余明輝教授,大膽嘗試讓學生直接置身于真實項目中,在“摸爬滾打”的實踐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學校有個500多萬的網絡綜合布線工程項目,余明輝的項目組與廣州唯康通信技術公司合作,組成工程教學聯合體,將綜合布線課的教學與工程實施融于一體,工程師、老師帶領學生完成綜合布線工程項目。項目按網絡工程公司模式運作,學生角色與企業員工角色相結合,工程質量按國家標準組織專家驗收。該工程完成后,幾年來系統一直運行穩定,工程質量得到了時間的考驗。
則是因為在教學中發現學生職業能力訓練不能逐級提升,便提出分層遞進的“三步實踐教學”:一是一體化課程,以學習性工作任務作引領,以移植的崗位工作內容作為教學內容,以模擬崗位操作過程組織教學過程,以實訓室作為教學場地,教學練相結合。二是教學企業項目課程,以實際工作任務作引領,以實際業務操作作為教學內容,以真實的業務工作過程組織教學過程,以校內項目中心和校內外市場作為上課場所,主要以真實的業務操作為主。三是頂崗實習,包括2年級的集中輪流頂崗和畢業頂崗2個階段,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雙軌制教學組織形式的本土化應用。
就是這一個個教學成果中獨特而極具實踐性的教學方法,讓一批批學子收獲到沉甸甸的“金子”。該校培養出的畢業生以其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而受到用人單位普遍歡迎,畢業生就業率穩居全省高校前列,即便在就業率“不景氣”的2014年,該校就業率依然達到99.23%。
把學生當成手心里的寶
為學生開墾精神沃土,他甘當不歇蹄的犍牛;把學生渡往成才彼岸,他愿作不停槳的船夫。國家教學名師張來源教授說,他很喜歡現在這個角色。看著一個個學生從懵懂少年到成長成才,他心里感到莫大的愉悅和充實。
從事高職教育10余年來,他帶出了許多有出息的弟子。指導鐘聲制作的裝飾畫《綠夢》獲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指導李綺玲創作的作品《古今之韻》獲中國皮革創意公益設計大賽特等獎,以及赴歐深造的17萬元培訓基金。他所教過的畢業生中有的進了大型跨國集團,有的在著名設計公司做設計師、有的繼續深造后在國外大學任教。每逢節假日,許多學生都給他打來電話或發來短信,表達感謝和祝福。每每這時,張來源都笑得最開心。他覺得學生取得的一個個成就,是對他最高的獎賞和安慰。
在時下這個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的社會,許多大學的老師很難做到能夠與學生朝夕相處、促膝談心,而伴隨著負責學生人數的增多,很多老師很難叫出自己學生的名字。
而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渠川鈺教授不僅能叫出她所負責的玩具專業200多名學生的名字,還能了解他們的基本信息和學習狀況,經常對其有針對性地解決家庭、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的困難,而且經常放棄節假日休息幫學生解決問題。她認為,關愛學生是師德的本質,不僅要教會他們知識,更要教他們如何做人。她通過開展多項專業及社團活動,樹立了學生優良的品格,得到了大多數用人單位和實習單位的贊揚和肯定。她所指導的玩具協會多次獲得“優秀社團”稱號;指導的學生作品《多角度高效摘果器》摘得第九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她曾被廣州市評為“廣州市2006—2010年度精神文明先進工作者”。
“現代學徒制”給了學生明確的未來
“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70%以上的學生進入企業一年做到店長,60%-70%的店長月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2年左右有機會做到小區主管,月收入7000元以上;3年左右有機會做到片區經理,管理25-35家門店,月收入萬元以上。”這是2014年12月該校與有著近千家連鎖專賣店的深圳市百果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簽約成立百果園學院時,企業對學生的承諾。
2015年8月,教育部門公布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該校成為上榜的百所高職院校之一。在今年的招生中,市場營銷、市政工程技術、皮具設計、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模具設計與制造、玩具質量檢驗與管理等六個專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招生,學校和企業雙主體育人、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雙導師教學、學生具有既是學校學生又是企業員工雙重身份。最終招生錄取的80多名學生,一入學就與企業簽訂了勞動合同,正式成為企業員工。企業不僅要支付他們全額的工資,還要為他們購買五險一金。此種招生模式受到許多家長和學生的歡迎,使許多學生真正告別了就業的壓力。
2015年7月,教育部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在天津主辦“現代學徒制國際研討會”。該校作為全國兩所高職院校代表之一發言,向德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及國內政府、高校和行業企業界的代表,介紹現代學徒制中國試點經驗。廣東省教育部門高教系統負責人認為,廣州番禺職院的發言體現了廣東特色和廣東水平。
讓高職生也能“出洋留學”
“我讀的是廣州番禺職院,沒想到也當了一回‘留學生’”。今年10月,隨團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研習交流的國際商務英語專業大二學生肖佳,一談起這次出國的經歷都激動不已。經過層層選拔入選交流團后,她已多次與家人、高中老同學通電話,告訴他們這一好消息,著實讓許多人眼羨。
今年10月,經過洽談,該校將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設立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海外研習基地,目前前期準備工作進展順利。今后,將有越來越多的學生獲得海外研習的機會,而對于優秀學生還將給予獎勵和資助。該校充分借助學生海外研習基地這一平臺,探索引進優質資源,為學生提供全英文的學習及生活環境,讓學生在異國獲得知識和鍛煉機會。
2012年,該校在“123戰略”中明確提出要“以加強國際合作為抓手,努力提升現代高職教育國際化水平”,努力建成廣東領先,中國一流,具有國際影響的高職院校。”目前,該校的國際化辦學正穩步推進,除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緊密合作外,還與比利時HRD寶石學院合作,引進高級鉆石分級課程及證書,采用國際鉆石委員會的通用標準培訓考核,合格者可獲得由HRD簽發的“鉆石鑒定分級”證書。與美國默西學院簽訂學分轉換認可協議,經美國第三方機構評估,國際金融專業的10門課程,已達到美國大學課程教學標準,可按每門課程3個學分轉換成美國默西學院的學分。加強與荷蘭高校合作辦學,每年均接受SLEM設計學院研究生前來開展三個月的皮具產品開發和研習工作……
孟源北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塊等待精雕細琢的璞玉,他們不是缺少成功,而是需要機會,我們要開動腦筋,創新渠道,讓每個學生都能擁有夢想的翅膀,并通過努力奮斗,成長為最好的自己,擁有出彩的人生。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機會 人生 更多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