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發展歷程,項目化建設無疑是一種重要的發展方式,“項目立市”、“項目立縣”更是隨處可見的戰略口號。教育也不例外。從恢復高考到實施素質教育,從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到新課程改革,再到教育均衡發展……可以說,這些都是國家層面的“教育大項目”。
美國學者詹姆斯·C.斯科特在《國家的視角》一書中分析了“那些試圖改善人類狀況的項目”可能存在的弊端。他認為,項目操作應該遵循四條法則:小步走,鼓勵可逆性,為意外情況做計劃,為人類創造力做計劃。這些法則對我們分析“教育大項目”的成敗得失,以及如何發展教育很有借鑒意義。
以恢復高考為例,作為項目來說,初期很成功,但隨之而來的應試教育則利弊共存,極端化的應試教育甚至阻礙了教育的正常發展。還有,素質教育、“普九”、“新課改”等大項目,口號、理論不少,但精神和實質卻仍未全面落實,甚至產生了一些新的弊端。
項目的優勢在于能集中有限資金辦大事,但要注意的有兩點:
第一,項目操作并不代表常態。教育的基本常態是在教育理想指導下的形成的一定時期內較為穩定的教育結構。比如,學校管理和課堂,就不能老是跟著項目轉。國家推進的“教育大項目”,尤其要有連貫性和穩定性的考慮,不能妨礙常態化教育的發展需求。
第二,我們要建立起教育新常態。主要應包含三項內容:一是要“理想化辦學”而非“需要化(功利化)辦學”。理想是指人、國家和世界的發展趨勢,主體是人的發展趨勢。各種各樣的現實需要只能是辦學考慮的因素,但不能直接納入辦學目標。二是要人格化治教而非物化治教。健康人格的成長才是教育之魂,我們不能把人異化成考試工具。三是教育家治教而非行政化治教。現在的教育,行政規章制度太多,束縛了師生的發展。只有建立起教育家治教體系才能克服這些缺陷。而且,每一個教育者都應該以教育家的境界來激勵、要求自己自主從教。
唯其如此,教育項目的弊端才可能減少甚至避免。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常態 教育發展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