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廈門城市職業學院與廈門市電子商務協會、廈門市工業設計協會等14家行業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約定利用雙方的資源優勢,在專業建設、課程開發、實習就業等方面進行合作。這是該院與行業和企業合作的又一個新舉措。
近年來,該院瞄準政府、行業與企業的需求,培養適用人才,同時,在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培養職業精神上凝練特色,形成招生、人才培養、就業、職業發展相互促進、良性循環的局面。
在11月5日的簽約過程中,旅游系與廈門市導游協會、廈門市會議展覽業協會對接合作;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與廈門市工業設計協會對接合作。學院的8個系,每個系都找到了合作伙伴。與行業協會簽訂合作協議,意味著學院在與單個“企業”合作的基礎上,發展到與“行業”合作。
緊貼廈門與閩臺,在政府、行業與企業間搭建橋梁,是學校建設的一大特點。眼下,廈門市正在大力建設地鐵,而在城市職業學院,首個“地鐵班”也應運而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廈門軌道交通公司的員工實訓基地就建在該院。這個基地,既是公司的培訓基地,也是學生的實訓基地。
廈門城市職業學院院長唐寧說,學校需要軌道交通的培訓基地,公司也需要員工培訓的場所,如今通過校企共建,節約了投入,滿足了各自的培訓需求,還整合了教學團隊等資源,可謂實現了政府、學校、公司都受益的“三贏”局面。
唐寧介紹,學校要做的,就是敏銳地嗅到政府、行業和企業需求,把住 “脈”,“精準”的滿足,外界才真正樂意與學院合作,學院的專業建設才能受青睞,“閉門造車”只能被市場淘汰。
除了專業設置體現開放性,在人才培養上,也體現了開放性。2015年9月,首批地鐵班學生被送到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習一年,并要完成10門專業課的學習,同時,他們還被安排到上海申通地鐵公司,下班組跟班學習,進行三個月的頂崗實習。
地鐵班學生蔡榮山說:“在上海學習,老師是地鐵公司的,他們除教一些技術,還會分享工作中處理問題的心得,這讓我們學到很多實用知識”。
近年來,學院著力于地方產業發展需求的專業群,對應電子、機械等6 大支柱行業和八大“千億產業鏈”,科學合理地設置和調整專業。目前建有電子信息、制造、交通運輸等9個專業大類、11個專業群的33個專業。
學院黨委書記蔣先立說,作為一所地方性職業院校,我們的辦學定位是根植廈門,服務閩臺,面向全國,構建和完善緊貼福建和廈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群,并著力培養有良好人文素養和職業精神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
除了專業設置與行業合作,學院在課程建設上,也做到會聚行業精英。在學院今年的電子商務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研討會上,來參會的既有大學博導,也有來自七匹狼集團、258集團這些知名企業的代表,大家一起共同商議如何開發《電子商務化服務》這門課程。由專任教師與行業企業精英團隊共同開發課程,這是學院人才培養的一大亮點。
學院教務處負責人介紹,與普通校企合作開發課程不同的是,學院合作的對象不只是局限于某個企業,而是通過行業協會參與,找到本行業的精英來參與課程建設。
除了設立地鐵班,學校還在福建省高職院校中,率先開辦了養老專業。該專業的教研室主任涂宇明介紹,養老是政府和社會都關注的問題,為此,學校與民政部門的社會工作協會合作,與養老機構合作,共同進行專業建設。現在,該專業的學生養老護理培訓考證,由市社會中心福利院的院長來指導,而市老年大學的負責人則為學生講解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涂宇明說,學校開設養老專業,絕不只是教學生如何照顧老人起居,而是包括養老機構經營管理、老年產品開發等等多個方面知識的學習。
2013年以來,學院投入600萬元經費,用于校企合作課程開發,目前已立項建設課程38門。
學生考試成績如何評定?是否還是用一張卷子來決定?現在,學院以職業技能考核為核心,在考試中體現了“真刀真槍”。如在涉外旅游專業《酒水知識與服務》課程考核中,教師沒有給學生出試卷,而是讓學生自主設計一場酒會,從請柬設計到現場布置,再到西餐擺臺、酒水調制,全部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學校請來專業教師、實習企業專家、其他社會代表等評委參加酒會,并共同打分。
學院教務處負責人表示,學校通過改革考試評價方式,可以讓教師把教學的重點真正放在實踐上。
學院不僅在專業設置上服務本地企業,在教學過程中,更是直接按“企業化”的模式來運作。現在,學院的課堂開始轉型,不是以知識傳授為主,而是將“教、學、做”融為一體,教室、實訓室更像生產一線,實現人才培養的系統化。
教室的墻壁上掛滿各式各樣的花灑和水龍頭,馬桶也登堂入室。走到這里,很像進入一個衛浴用品專賣店。這是該院“工業設計課”的現場。在課堂上,學生10人為一組,圍起來上課。
任課教師馬進中教授說,他希望讓學生了解企業如何設計花灑的整個過程。因此,從資料收集、繪出草圖和效果圖,到最后定稿制作模型,他都復制到課堂上。他要讓學生像真正的設計師那樣,完成對一個花灑的設計。
馬進中表示,“做中學”訓練出來的學生,是在“基于工作過程的系統化”教學中,學生可以利用其學到的設計方法去設計其他產品。
當教師在教學上“各顯神通”時,如何讓學生主動學?如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院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堂課,必是請用人單位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唐寧說,這是為了讓學生產生“饑餓感”,學院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某些不足,以及將來職業的需求,從而激發他們主動學的積極性。學前教育專業的同學說,自從聽了廈門第四幼兒園園長上的第一堂課,才發現這個職業要具備“說、拉、彈、唱、跳”等綜合技能,而不只是簡單的帶帶小孩、換換尿布,因此,在校三年要學的東西很多,一點兒也不能馬虎。
由于有良好的專業建設基礎,學院這幾年招生錄取分數線、招生錄取率和實際報到率三項指標在全省同類院校均名列前茅,2015年10個專業最低錄取線均超過省本二分數線。
學院已故校友蓋軍銜是中華技能大師、全國勞動模范。他曾三度踏上南極,從事機械保障工作,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技工的風采。他20歲時進入了廈門海翼集團下屬的廈工機械公司,當時只是一名學徒工,如今,經他親自培訓的技術工人超過3000名。現在,學院以他“愛國奉獻、敬業勤勉、追求卓越”的精神為引領,著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精神。
學院與廈門海翼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約定雙方聯合創辦“海翼學院”,并共同創設蓋軍銜獎學金。學院還建造“其實你從未走遠”的蓋軍銜主題群雕,并創作和誦讀蓋軍銜詩歌,采取舉行《蓋軍銜三赴南極日記》首發式等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弘揚“蓋軍銜精神”,激勵學生成為“蓋軍銜式”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
當不少高校用配空調等優越條件吸引學生報考時,學院的招生簡章卻公布了一條校紀:學生要參加“晨點晨練”。也就是每天早上6∶30,學生必須起床參加鍛煉或學習。這對于愛熬夜玩手機的“90后”來講,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一看似不近人情的制度能否順利實施?學院黨委書記蔣先立和院長唐寧率先加入到早鍛煉的隊伍中,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現在,這一規定已經成為學院常態化的管理方式。
學院學工處負責人說,“晨點晨練”就是要讓學生在校期間就養成勤勉、健康的習慣,告別懶散,這對于日后職業生涯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他介紹,在招聘過程,一些企業負責人聽說學生早睡早起,拒絕庸懶,印象上很快“加分”,有的馬上就達成用人意向。
學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積極推行做人與做事、崗位能力與后續發展能力、職業技能與綜合素質、科技與人文藝術并舉育人,同時實現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養、職業技能、創新創業能力、就業質量的“五提升”。近三年,學生獲得各種技能大賽獎項139 項,2013年、2014年連續兩年在全省高職技能比賽中獲得團體一等獎。
近年來,學院畢業生就業呈現“四高一明顯”特點。一是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高,近三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分別為94.61%、96.5%、96.79%;二是畢業生就業專業對口率高,2014屆就業專業對口率為84.07%;三是用人單位滿意度高,2014屆畢業生用人單位滿意度為98.11%;四是畢業生對母校滿意度高,2014屆畢業生對母校的總體滿意度為94%。五是畢業生服務區域經濟作用明顯,2014屆畢業生有66.3%在廈門就業,89.1%在福建省就業。現在學院已形成招生、人才培養、就業、職業發展相互促進、良性循環的發展局面。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政府 人才 行業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