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點
2014年《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的出臺,回應了北京市豐臺二中副校長陳維賢的擔憂。“社會的浮躁風氣對教師的影響太大了”,暑假回老家他目睹了基層教師之種種怪狀:私下辦班者眾,月入數萬元,而他兢兢業業、恪守師德卻被視為異類。這份為師德禁行行為畫出“紅線”的文件,明確了中小學教師不可觸犯的師德禁行行為和相應處理程序,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師德投訴、舉報平臺,為處理嚴重違反師德的教師提供了依據。從以往單純懲治式的“師德一票否決”,到內容詳盡、力重千鈞的處理辦法,大大小小的師德“死角”都將接受陽光檢驗。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十八大報告將教師隊伍建設列為要項。在提升教育質量的大棋局中,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隘,也是窄門,“一著棋活,滿盤皆活”。
“農村教師待遇低,人才流失嚴重,農村教育質量低,因此形成惡性循環”,有人如此解釋農村教育之殤。2014年底,教育部、中央編辦、財政部聯合發布的《關于統一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通知》從“痛處”著力,緩解農村教育的轉型“陣痛”。縣鎮、農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統一到城市標準,并對農村邊遠地區適當傾斜。在盤活存量、優化結構、增減平衡的部署下,重點針對教師編制標準偏向城市和城鄉嚴重倒掛的突出缺陷。解開城鄉教師待遇差距的緊箍咒,是促進農村教師潛心教書育人的一劑強心針。
“極少數高校教師育人意識淡薄,學風浮躁,甚至學術不端,言行失范、道德敗壞”,顧明遠認為這樣的“一小撮人”嚴重損害了高校教師的社會形象和職業聲譽。第30個教師節前夕,《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發布,提出了建立健全教育、宣傳、考核、監督、激勵、懲處相結合的六條舉措,畫出了對高校教師具有警示教育意義的師德禁行行為“紅七條”。教師資格和師德的進一步掛鉤,為高校教師鳴響了“警鐘”。
一名上海交通大學的學生在聽完上海交大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何友聲,中科院院士鐘萬勰的課后寫下感受:“兩位院士的講課翔實而又生動,特別是他們以80歲的高齡仍孜孜不倦給學生上課,著實讓人感動。”在構建國家、地方、高校三級“本科教學工程”體系的培養模式改革中,大師、院士、資深教授給本科生上課的現象很普遍。最優秀教師為本科一年級學生上課、倡導知名教授開設新生研討課等舉措不絕,為本科生提供最優質的教育資源,高校教師在為中華民族的“夢之隊”兌現種種關于教育質量的承諾。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關鍵點 質量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