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教育質量向上的空間
教育質量的提升,最終落到人才的質量上。立德樹人,始終是教育第一位的要求。可是,如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春雨潤萬物一樣,細化、實化、具體化,轉化為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呢?這是個需要智慧應對的挑戰。
教育部去年3月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三大工作目標、五大統籌任務、十大改革舉措,從各個學習階段推動深化課程改革,強調立德樹人。教育部將加強對課程實施狀況的督導,將其納入學校督導評估范疇。
“當看到《幸福陽光》時,我被深深震撼了,靈魂深處那種愛的能力、奉獻的能力、尋找幸福的能力被點燃、被喚醒了。”河北大學學生劉森感慨道。《幸福陽光》是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柴素芳和團隊,根據“善行河北”典型人物高淑珍的善行義舉創作的微電影,它引導大學生將個人夢與中國夢、個人幸福與社會幸福有機融合。這個將微電影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創意如星火燎原,該校師生們已經創作了370部微電影,其生活化、藝術化的教學手段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更接地氣。
“高校和中小學課程改革從總體上看,整體規劃、協同推進不夠,與立德樹人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實踐證明,單項的、局部的改革難以從根本上解決人才培養的問題,因此,必須統籌推進各項改革。”教育部有關人士說。
近年來,一些青少年對中華傳統文化認同感不強,這讓很多人擔憂。2014年,教育部發布《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從愛國、處世、修身三個層次概括凝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教育部、國家語委實施了“中華經典資源庫”建設重大公益性項目。2014年12月,“中華經典資源庫”一期項目成果發布。
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雜音頗多,其所面對的困難局面和復雜環境前所未有。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對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并指出,加強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是一項戰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
創新總是來自基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很多高校根據本校實際,結合新一代青年學生的身心特點,走出了有自己特色的路子,使得這項鑄魂工程落地、入心。比如,安徽理工大學等6所大學成立“淮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城聯盟”,走出結對幫扶、雙向互動的小范圍,實現同城聯動,具有可操作性和創新性。
德,是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第一個關口,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堅持立德樹人,這既為教育培養學生指明了方向,又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內容。如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青少年的基本遵循,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任重道遠。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質量 空間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