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分至上”根深蒂固,孩子想暢快踢球仍是奢望
雖說校園足球在政府和輿論層面的熱度持續(xù)升溫,但家長們對此卻只能用不冷不熱來形容。
三星切爾西青少年足球訓練營活動,全國有200多名青少年參加。一位來自河南的家長向記者表示,出于增強孩子體質(zhì)的目的,他支持孩子在業(yè)余時間踢球,但讓他感到不便的是,孩子身邊的足球場地太少,有時候,為了給孩子找一個活動的場地,需要跑很遠的路。這位家長的孩子還在上幼兒園,但孩子踢球的前景可能持續(xù)不了幾年,“目前孩子的年齡還小,玩兒的時間很多。等他上學之后,肯定要以學業(yè)為重,可能就抽不出那么多時間了。如果家門口有踢球、教球的地方,也許還能讓他多踢幾年。”
沒有時間,確實是很多孩子不能盡情踢球的一大問題。武漢洪山區(qū)足球青訓中心教練趙鵬告訴記者,“現(xiàn)在,孩子們一周5天中只有一天下午是3點放學,其他4天都是下午5點放學。等孩子們5點后再來踢球,活動的時間就太少了。”
一周只有一次踢球的機會,顯然也不足以培養(yǎng)孩子的足球興趣。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向記者表示,“僅憑一周一節(jié)足球課,如果課后、課外不玩足球,那么孩子們對足球的興趣、愛好、習慣、文化怎么形成?足球水平也很難提高。”
孩子們?nèi)鄙偻鎯鹤闱虻臅r間,既有踢球條件不便利的原因,更重要的還是因為文化課學習對課余時間的擠壓。但學校、家長并不認為把更多的課余時間用來學習有什么問題——受高考政策的影響,“考分至上”的觀念在中國的學校領導、老師、家長心中還是根深蒂固的。
來自武漢的一位學生家長告訴記者,自己正在上小學四年級的兒子,每周能踢一次球已經(jīng)很“幸運”了,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基本沒有太多的業(yè)余時間去踢球。“我給孩子報了3個課外輔導班,英語、數(shù)學和書法。包括周末在內(nèi)的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的,他相比起同班的其他同學已經(jīng)算不錯了,那些同學除了上體育課,根本就沒有踢球的機會。”
“其實,阻礙校園足球開展的一切不利條件,諸如場地不足、師資不足等,都不是真正的不利條件,人的觀念不改變才是最關鍵的。”教育部校園足球?qū)<摇⑽錆h體育學院教授謝朝忠認為,“足球?qū)τ诤⒆觼碚f,是一個鍛煉體質(zhì)、培養(yǎng)意志、增加團隊合作和享受快樂的教育過程。以為校園足球就是培養(yǎng)足球運動員,或以為踢球就是玩兒、就會耽誤學習的觀念,肯定是不對的,但這種觀念現(xiàn)在還是主流。”
作為給普通孩子進行足球啟蒙教育的教練,趙鵬深感無奈的是,每面對一撥兒新的孩子,就要給這些孩子的父母進行一次足球掃盲教育,“很多孩子的家長還是把校園足球看成是培養(yǎng)足球運動員的一項工作,他們不理解孩子參與足球活動也是培養(yǎng)綜合素質(zhì)的過程。”
讓更多的家長和老師全面理解校園足球的意義,是趙鵬這樣的基層教練的內(nèi)心渴望。
“踢球的孩子本不應該和學習不好的差生畫等號,但事實上,在很多家長的印象里,踢球的孩子就是學習差的孩子。”王宗平表示,“看看現(xiàn)在,什么樣的孩子最后還在踢球,絕大多數(shù)都是很難靠學習成績正常升學的孩子,踢球成了彌補學習劣勢的一個手段。這種趨勢更加重了外界對校園足球的偏見,如果家長們都認為差生才踢球,那他們還會支持自己的孩子踢球嗎?”
正是因為對校園足球、足球教育仍抱偏見的家長和學校是主流,可想而知,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即便國家對校園足球重視程度再高,又有多少孩子能真正暢快地踢球呢?
曾有業(yè)內(nèi)人士表示,若論校園足球的基礎設施條件、師資條件,中國跟歐洲國家和日韓相比的確很差,但能比非洲和南美的很多貧困國家還差嗎?為什么那些國家的足球天才在不斷涌現(xiàn),而我們越是經(jīng)濟條件好的地區(qū),家長們就越不支持孩子踢球呢?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考分 孩子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yè)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yè)學校|甘肅地鐵專業(yè)|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yè)學校|蘭州高鐵專業(yè)學校|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