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簡稱經合組織)9月15日在布魯塞爾發布了《教育概覽2016》(EducationataGlance2016)。該報告是經合組織的旗艦報告,是有關全球教育狀況最權威的信息來源,提供了有關教育機構產出、各國學習的影響、投入教育的財政及人力資源、教育機會、參與和進步情況,以及學校的學習環境和組織情況等重要信息。
呼吁
促進教育質量與教育公平
《教育概覽2016》調研涵蓋了35個經合組織成員國和大量伙伴國家(阿根廷、巴西、中國、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印度、印度尼西亞、立陶宛、俄羅斯、沙特及南非)的數據,包含了125張圖片和145個圖表。
該報告第一次評估了實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第四個目標——確保包容性和公平的優質教育,促進全民享有終身學習機會的努力情況。報告強調,經合組織各國必須加大努力提高教育系統的質量和公平程度,以兌現2030可持續發展教育目標。
報告顯示,在22個有可得數據的歐盟國家中,只有6個國家取得類似的成績。其中澳大利亞和加拿大表現最優,其次是荷蘭和比利時。但是其他國家正面臨巨大挑戰。整體而言,提高學習質量和提高學生及成人的技能水平這兩個目標是各國面臨的最大挑戰。
經合組織秘書長安赫爾·古里亞在發布報告時指出,高質量、容易獲得的教育仍然是全球所有國家面臨的挑戰。提高教育的效能、質量與公平對于促進包容性增長,給予所有人公平的成功機會都非常關鍵。
另外,今年的報告納入了有關“高等教育學生完成率”和學校領導兩個指標,并提供了更多主題的趨勢數據及分析,如教師工資、畢業率、教育支出、注冊率、既沒有就業也沒有接受教育或培訓的年輕成人(“三不人群”)的數量、班級規模和教學時數等。報告還研究了“教育性別不平衡”及就讀職業教育并畢業的學生情況。
發現
教育機會與投入持續加大
《教育概覽2016》用詳細的數據表明了近年來世界各國在教育方面的努力。
教育機會日益擴大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3歲兒童的學前教育入學率從2005年的54%增長到了2014年的69%,4歲兒童的學前教育入學率從2005年的73%增長到2014年的85%。在經合組織成員國,2014年注冊的高等教育學生中有6%是國際學生。全球注冊的外國大學生數量從2005年至2012年增長了50%。
教育投資不斷增加該報告指出,盡管2008年以來的經濟表現不佳,但參與調查的各國各級教育的生均支出持續增長。2012年,經合組織各成員國公共和私人渠道結合,平均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2%用于從小學到高等教育的教育機構,其中從盧森堡的3.5%到英國的6.7%不等。2013年,經合組織各成員國小學至大學每年的生均教育支出為10493美元。其中小學生生均支出為8477美元,初中生為9980美元,高中生為9990美元,大學生為15772美元。報告顯示,在2008年至2013年間,盡管經合組織成員國中小學學生數量因出生率下降減少了1%,但是2013年生均實際教育支出比2008年增長了8%。學生與家庭的教育支出也日益提高,尤其是高等教育階段,30%的教育支出都來自私人渠道。在2008年至2013年間,經合組織各成員國來自私人的教育總支出增長了14%,歐盟22國增長了12%。
尋找其他途徑資助高等教育報告指出,高等教育支出在大多數國家增長迅速,2013年比2005年增長了29%,主要源于高等教育入學率的顯著擴大,經合組織成員國高等教育入學率平均增長了16%。參與調查的各國大約將教育總支出的1/3用于生均支出最高的高等教育。一些國家盡管已經建立了經費籌措機制,給予學生更多高等教育機會,但為了緩解公共預算壓力,越來越多國家將高等教育成本從政府轉向家庭,通常是以學費的形式。同時,參與調查的各國也認識到高收費可能妨礙有資格的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因此許多國家實施了差異化學費,如就讀私立大學的學生或者外國學生收費更高,短期課程學生收費低。
另外,為了支持學生,許多國家也提供獎學金、津貼、公共機構或國家擔保的貸款,幫助學生應對直接或間接的高等教育成本。
受教育程度日益提高,收入回報也日益提高報告顯示,20歲至24歲成人的高等教育入學率從2005年的29%提高到2014年的33%。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經合組織各成員國68%的年輕成人在一生中將至少接受一次高等教育。
受教育程度直接關系到工作后收入。該報告顯示,與受過中等教育的成人相比,碩士學位或更高學歷持有者收入增加91%,學士學位持有者收入增加為48%,短期大學教育接受者收入增加20%。
然而,教師收入卻呈現下滑的趨勢。報告指出,經合組織各成員國政府出臺相應舉措,在2005年至2014年間將初中班級規模縮減了6%。縮減班級規模的投入消耗了本該用于招募和獎勵高質量教師的資源。從2005年至2014年,高中教師工資平均值只增長了1%,1/3國家的教師工資都有所下降。
挑戰
性別鴻溝與移民教育仍需關注
雖然《教育概覽2016》調研的國家在教育投入和教育質量提升方面都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報告指出,仍有一些問題亟需各國教育部門引起重視。
性別鴻溝仍持續存在報告顯示,盡管近年來有更多女性進入大學,例如2014年數據表明經合組織各成員國首個大學文憑獲得者中有57%為女性,但是女性進入或畢業于高等教育更高階段的可能性更小。
教育性別鴻溝也體現在學生的學習領域中。女性在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學科仍然代表不足,而在其他學科,如教育和健康保健領域代表過度。統計顯示,2014年畢業于工程學的男性是女性的3倍,而畢業于教育領域的女性是男性的4倍。學習領域的性別不平衡反映在勞動力市場上,最終體現在收入上。例如工程領域的畢業生收入高于接受其他專業教育的成人10%,而畢業于教師培訓或教育科學的畢業生收入低15%。就讀高等教育的女性的私人凈回報只有男性的2/3。在經合組織各成員國,20歲至24歲女性中有18.5%既沒有就業也沒有接受教育或培訓,而同齡男性這個比例為15.5%。
教學隊伍老齡化日趨嚴重報告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4年間,在24個有數據的經合組織成員國中,16個國家中50歲及以上教師比例增長了,在2014年,小學教師中有31%年齡至少為50歲,初中階段有34%教師年齡在50歲,高中階段這一比例為38%。
仍有大部分年輕人未接受中等教育報告指出,雖然經合組織各成員國在持續增加教育投入,但仍然有大約1/6的25歲至34歲年輕人沒有接受中等教育。沒有接受中等教育的年輕人失業率平均為17.4%(歐盟國家為21.2%),而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同齡人失業率只有6.9%(歐盟國家為8.0%)。
移民在完成教育方面存在困難教育在將移民融入新社會及移入國的勞動力市場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然而,報告指出,在所有教育階段,移民在教育完成方面通常滯后于本國同輩,這讓他們在離開教育后更難找到工作。
學前項目的參與率對于兒童認知、情感及社會技能發展非常關鍵。2012年,那些接受了學前教育的移民學生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閱讀測評中比沒有接受過學前教育的移民學生高49分,相當于1年學校教育。但在大多數國家,移民學生學前教育參與率低于沒有移民背景的學生。
平均而言,經合組織各成員國有移民背景的、家長沒有取得中等教育的25歲至44歲年輕人中有37%沒有完成中等教育,而沒有移民背景的這一比例只有27%。另有證據顯示,與本國學生相比,有移民背景的學生完成學士學位或同等學歷的可能性更小。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概覽 教育發展 世界 甘肅|蘭州|技校|技工|中專|大專|甘肅技校|蘭州技校|職業學校|職業技術|高級技工|甘肅中專|甘肅大專|定向招生|高薪就業|城市軌道交通專業|汽車維修與美容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烹飪與酒店管理專業|工程司訓專業|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專業|計算機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