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教育的成就,恐怕大多是體現在教法上的,我們有林林總總的教學法,隔三岔五粉墨登場,可一旦在課堂上觸地,為什么有些教法總會折戟沉沙呢?明明就是“美食”,一套一套的色香味俱全,可學生卻興奮不起來,甚至喪失了食欲,為什么呢?
教學的問題果真復雜,皓首窮經也未必能揭示出其中的奧秘。縱然如是,我們仍然不可放松對教法的研究,離開了科學教法的指導,教師極易在教學中迷失。然而,再好的教法一旦遠離了“學生”,也就墮落成為“先生的獨語”,當教法只服務于學生的“教”時,也就遠離了教育的本質規律。當今課堂教學的“迷亂”也大抵是因為教法作祟的結果。教師假如死抱著自我認定的“教法”,一路研究課堂上自己該如何做,而忘記了學生的存在,忘記了學生的反應和活動,忘記了學生才是真正的主角,那教法只能顯得“曲高和寡”,頓失色彩,變成教師自我陶醉的囈語。
可喜的是,近年來教育業已呈現出顯著的變化,開始從教法的研究轉向對學法的研究。學法研究尚屬一個不新的“新領域”,之所以說它不新,是因為教法原本就應該不離學法,更何況,對學法的研究并不限于人類本身,“烏鴉飲水”的故事相信我們都耳熟能詳,連烏鴉尚可以研究和實踐如何學習的問題,那學法的研究又怎能算作人類的新課題呢?說學法研究是“新領域”,當然是因為我們今天的學法研究相比教法的研究,無論是力度還是“成果”,都顯得寒酸和微不足道,尚屬于“沒長大的孩子”。今天,我們重視學法研究,不僅是為了逼近和揭示教育規律,更是為了每一個高貴的生命——讓兒童作為“人”存在,無論我們曾經付出了怎樣的代價,能最終回到教育的本體和正途上來,都是值得的,這代價也越發顯得彌足珍貴!
學生是教育的“本體”,這首先告訴我們的是,學生是教學的終端。教育一旦離開了學生,那么“毛將焉附”?顯而易見的是,教育和教學其實就發生在學生身上,這是一個事實,更是一件很有意義的“教育事件”。教學的“起點”在學生,它真實地發生在有學生在場的那一時刻,而所有的發生都必然是為學生服務的,這很像發生在醫院里的那些事件,醫生和任何救治行為都要服務于患者的生命健康,除此之外的行為是沒有意義的。當然,我不是把學生比喻為“患者”,我是說,教育的問題應該基于“這個意義”,從“這個事件”出發加以確認,離開了這個基礎,遑論什么才是教育。
教法的研究一般是基于教師本體的教學研究,方便教師順利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和教學進度。許多教師只是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一味地按照自我設定的教學套路灌輸,他們以為這才是對學生的“基礎知識”負責,卻從不去多思多想,這樣帶有成年人痕跡的知識,是否含有病菌,它對于兒童未來的成長到底有多大裨益?我們今天逼迫學生吸收的眾多知識,又有哪些是為兒童的將來提供營養的?假如我們只是習慣于以迎合家長的升學考試需求為借口,那教育的獨立性和尊嚴何在?所謂“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不是讓所有人都和我們一樣飲鴆止渴,教育一旦偏離了本質,整個民族都將為之承擔巨大的損失。
學法的研究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的長遠發展。既要讓學生“學好”、“學會”,學得快樂,又能在開發學生認識能力的同時,開發出學生的表現欲望,讓每一個學生能夠釋放出能力、能量,釋放出青春的激情和遠大的人生抱負,從而在對自然、社會和人生不斷的挑戰中,完成精神的嬗變,成為一個大寫的“人”,獨立而有尊嚴,慈悲而寬容,理解而感恩,懂得生活、熱愛生命。
學法的研究就是盡可能擺脫教師對學生的無限“控制”,擺脫“教案”和“預設”的桎梏,擺脫死板和約束,讓學生在屬于自己的時空中自由翱翔。
學習是一個發生在學生身上的事件,它的主角必須是“學生本人”。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事件 李炳亭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