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涉及冒名頂替上大學的羅彩霞事件曾轟動全國,如今,河南沈丘縣33歲的王娜娜也遭遇了和羅彩霞相似的命運。2003年高考后,王娜娜因未收到錄取通知書,以為落榜而外出打工,13年后,早已結婚生子的王娜娜偶然得知自己當年并未落榜,而是被人頂替讀了大學。
身份證信息被占用,毫不知情地失去大學受教育機會,加之生活上的諸多不便等,羅列下來,冒名頂替的行為侵犯了王娜娜諸多權益,可恨又可怕。見諸報端后,輿論中多為對冒名頂替者的口誅筆伐。然而,從羅彩霞到王娜娜,此類事件里,如何處置頂替方往往還不是最值得我們關注的因素。
報道顯示,頂替者父親稱自己當年花了5000塊錢從中介手上買的指標。那么,從中介選中王娜娜的信息,到攔截錄取通知,直至頂替者成功入學,這其中必須突破多道制度防線。且不清楚中介是如何做到的,但至少可以說明,當時的這一系列程序確實存在制度漏洞,想必有人從中作梗,謀取私利。這些漏洞致使的教育公平的失衡,改變了兩個年輕人的未來道路,也改變了兩個家庭的生活。
現如今,高考改革不斷冒出新方案,可對于大多數出自平凡家庭的學子而言,“一考定終生”仍是他們苦心孤詣向上追求的真實寫照。王娜娜和羅彩霞被頂替事件發生在數十年前,很久以后被披露,總是不免讓人觸目驚心。我們無法確定這種現象是否依然存在,但是,在當今教育資源的分配背景之下,頂替上學對于被頂替者而言無疑是一種毀滅性打擊。無論如何,采取措施減少此類悲劇的發生,是值得下功夫的。
對此,私以為需要應對的,一是念頭,二是渠道。為子女的前程而產生鋌而走險的念頭,這在家長人群中并不少見,甚至是一些家長的思維習性作祟。要從根本上消滅這種心理需求,宣傳教育和嚴格打擊都必不可少。同樣的,對于那些潛規則鏈條中的涉利各方,更要采取嚴厲的制裁措施,雷聲大雨點小的處理方式往往導致壞事禁而不止。
重觀羅彩霞事件的結果,頂替者王佳俊離家出走,主導該案的父親鋃鐺入獄,頂替方為此付出了慘痛代價。這樣的結果符合法理和道德原則,讓人為之唏噓的同時也警惕著后來人。畢竟,害人者,終受其害。
目前,王娜娜事件仍在進一步調查之中,渠道終端明面上的頂替者的面紗在一層一層被揭開,而至于那些暗地里為渠道開門放閘的人,如何將其揪出并繩之以法,則是另一個需要關注的地方。我們不想看到被偷去身份的王娜娜們,因被動的不幸而造成現時的彷徨和終生的遺憾,也不想再看到頂替者成為這個悲劇故事里唯一付出代價的人。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事件 王娜娜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 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 甘肅軌道 甘肅技校 甘 肅職校 甘肅培訓 蘭州地鐵 蘭州技校 蘭州職校 蘭州培訓 蘭州鐵道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甘肅地鐵專業 蘭州鐵路軌道 蘭州鐵路乘務 蘭州軌道交 通 蘭州乘務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