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為“雙創”提供新機遇
“互聯網+”是時代的風口,它促使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給其帶來了新生,更為懷揣創新創業激情的“夢想家”們創造了無限的新的可能。在新的時代,創業者如何抓住“互聯網+”的機遇,乘勢而上,城市和政府如何為創業創新者提供環境支持,成為論壇中的“大熱”議題。
招商銀行前行長馬蔚華認為,當前“互聯網+傳統金融”是“非常好的事情”,互聯網給金融業展示了一個非常好的前景,對于傳統金融業來說是時代的創新。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的業態,應該用互聯網的形式涵蓋傳統金融。值得傳統銀行深思的是互聯網金融的商業模式和思維方式,傳統銀行業如何用互聯網思維進行轉型。
“互聯網+”給創新創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同時也給政府提出了新的監管難題。英國劍橋候任市長(現副市長)杰瑞米·本斯戴德分享了英國P2P行業的監管經驗。他表示,劍橋一直是以創新聞名于世。銀行對于創業企業來說可能太保守,于是P2P在劍橋變得非常歡迎。但P2P這種投資模式也是有風險的,這就要求,首先營造好的投資創業環境需要政府的大力監管,其次對投資人進行普遍的投資專業教育。這樣才能讓企業、社會共同把創新創業這件事做好。
秉承“工匠”精神實踐創業創新
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由“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由“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是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維持中高速增長亟待解決的問題。
德國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制造強國”,德國門興格拉德巴赫市市長漢斯·威爾梅爾姆·雷納斯分享了德國“工匠”精神的職業教育經驗。德國教育體系包括非常特殊的學徒制,包括公司學徒制和職業教育學院里的學徒制。這種教育體制為德國培養出眾多的技能人才,成為技術發展和創新的基石。
“對于我們做創新研發的人來說,做一個產品,做一個技術也好,關鍵在于要沉下去做出來,這也是一個精益求精的過程。”深圳市優必選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鄧鵬表示,很多時候,在攻克某一項技術或做某一個產品時,它所能帶來的價值有一個延后性,一時可能體現不出來,這就需要堅持。“現在有很多人說,我們風口來了,機器人現在很熱。但事實上,當年我們開始做的時候根本沒有人知道。我們公司還沒成立之前,一直都在做研發,直到2012年才有公司。最后,當我們把幾項關鍵技術攻克以后,逐漸產品也出來了。”鄧鵬指出,做技術做產品同樣需要“工匠”精神,要沉下去,而不是在風口浪尖做某一個產品。
為人才提供實現創新夢想平臺
科技創新的前提是人才創新,任何產業的創新驅動都離不開人才。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人才作為“第一資源”的作用和角色更加凸顯。誰能聚集、培養更多的人才,誰就能在競爭中取勝。
“華大基因有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徐訊介紹:“我們的技術人才隊伍平均年齡只有27歲。對于華大基因來說,人才是沒有限制的。不論是研究生、本科生、高中生,只要有創新思維有想法,我們都愿意吸納過來,并使他們的創新得到實質性的支持,比如,為了一個點子,我們會請到全球的相關領域專家,來幫助他們共同實現自己的創新。”
全球專利大咖、美國高智公司掌門人愛德華·榮格也認為,吸引人才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創新夢想,實現價值。“高智發明在幫助發明家將其發明創造成功市場化運作并回報社會的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發明者的創新熱情,從而更有力地推動技術的進步和騰飛。”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互聯網 時代 平臺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 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 甘肅軌道 甘肅技校 甘肅職校 甘肅培訓 蘭州地鐵 蘭州技校 蘭州職校 蘭州培訓 蘭州鐵道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甘肅地鐵專業 蘭州鐵路軌道 蘭州鐵路乘務 蘭州軌道交通 蘭州乘務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