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的全國兩會上,政協委員李志軍表示,現在本科教育缺少職業技能培訓,畢業生什么工種都做不了,還不及新東方職業技能學校的,畢業了就直接上手工作。我們應該大力發展職業技能教育。
“本科生不如技校生”早就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了。比如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全國預計有1000萬大學生要加入就業大軍。這是繼2013年、2014年、2015年三個“難就業年”之后的一個更難的就業年。而去年上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在職業教育法執法檢查中發現,中職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9年超過95%,高職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連續3年超90%。從這樣的角度看,本科生似乎真的不如技校生。
誠然,“本科生不如技校生”折射出現行教育體制、教育模式與人才市場的需求之間存在脫節或矛盾。除職業教育學院之外,我們的大學教育究竟是以學術研究為導向還是以就業市場為導向,定位一直不明確。如果像職業培訓學院一樣定位明確——以就業市場為導向,相信本科生整體上要超過技校生等;反之,如果大學仍以研究為導向,卻又向市場輸送常規畢業生,那么,就有可能和市場需求始終錯位,本科生不如技校生就很正常。
然而,凡事都應辯證看待。倘若只從眼前的就業情況看,就有過于片面追求就業率之嫌。眾所周知,大學教育的目的原本就不僅僅是為了就業。完全為就業市場服務,那是職業技術培訓學校的專職,大學不能“重復建設”成“就業培訓班”。大學存在的價值不只是為企業輸送人才,更要為社會輸送公民,研究學問、增長知識這些本身就是目的,而不只是手段。
儒家經典《大學》的開篇名句就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教育家梅貽琦1931年12月3日到清華大學任校長當天,在全校大會上發表的就職演說中幾個施政方略中的一項就是:“大學之大,非大樓之大,乃大師之大”。如果我們把讀大學的價值,僅僅定位于將來找到工作,確實會存在“本科生不如技校生”的現象。但是,如果把讀大學的價值,定位為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培養思維能力、觀察能力等等,那么,讀大學是富有價值的。即便最初“本科生不如技校生”,但放眼長遠,本科生的后勁整體上必定比技校生更強。
說了這么多,并非是要為當前的大學教育開脫。只不過筆者擔心的是,如果不能辯證認識、雙向反思,而只是執其一端,過分渲染“本科生不如技校生”,就有可能為新的“讀書無用論”推波助瀾,這從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民族長遠發展來看,絕非幸事。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技校生 本科生 雙向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 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 甘肅軌道 甘肅技校 甘肅職校 甘肅培訓 蘭州地鐵 蘭州技校 蘭州職校 蘭州培訓 蘭州鐵道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甘肅地鐵專業 蘭州鐵路軌道 蘭州鐵路乘務 蘭州軌道交通 蘭州乘務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