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主持
各種海淘盛行的當下,中國制造該如何尋求突破?各行各業培育“工匠精神”,企業求賢若渴,然而畢業生大軍中卻偏偏缺少應用技能性人才。“大國工匠”從何而來,“技術牛人”當從何出?這些都是我們邁向“中國制造2025”之路上面臨的迫切問題,也成為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話題。
【兩問】
國人為啥愛買洋貨?
主持人:這些年不少中國游客愛買國外的日用品,我們不禁要問,中國制造怎么了?這些東西難道我們造不出來嗎?
吳曉蓓:我們中國應該造出來、也能夠造出來。那么問題出在哪里?我想可能還是出在普遍性上面,不能保障絕大多數產品都質量好。從制造業流程上來說,影響產品質量的原因很多,但是在諸多因素中,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一切美好的設計,都有賴于實踐者最后的匠心。質量的比較就在于你的生產過程中。所以說生產過程中的“技術牛人”是產品質量保證線上的“最后一公里”,而現實中往往是這“最后一公里”掉了鏈子。
陳麗芬:在這“最后一公里”上,一個“技術牛人”與普通工人有天壤之別。我們公司高級技工比如像機械工,聽聲音就能聽出機器是不是有故障,是哪方面出現的隱患故障,他們既可以預防機械故障,又能快速修理。我們是服裝制造企業,有一個技工曾在國際上拿過最高獎項,這緣于他從18歲開始孜孜不倦地努力鉆研,堅守堅持、盡心盡職、精益求精是他們身上普遍的特質。
技能牛人為啥缺失?
主持人:現代科技已進入宇宙時代,我們卻陷入工匠缺失的窘境,癥結何在?
吳曉蓓:一個,就是大家不愿意做工匠,這是一個社會問題。再一個,是我們在培養工匠的過程中出了問題。實際上,不是某一個教育階段就可以把一個人塑造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專家或者某一個行業的工匠。比如說在啟蒙教育階段,我們怎么去保護孩子的童真,啟蒙孩子的好奇心;幼兒期間,怎么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都很重要。當然,工匠的培養更主要的還是集中在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階段,我們現在在實踐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上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學條件、資源、環境、師資及其教學方式都不足以滿足社會對技能人才大軍的需要。
陳麗芬:我在招大學生時都是親自面試,感覺非常明顯,有的學生來應聘的時候,問他們感興趣什么,有能力做什么,他們態度好一點的就說,我們學校學的是一種理論,有的人會說我服從安排,他們自己好像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在動手能力上也沒有自信。
【兩解】
教育專家建議>>>“精準化”培養技能人才
教育專家建議>>>
“精準化”培養技能人才
主持人:應用技能人才的培養出了問題,那有何破解之道呢?
吳曉蓓:我們注意到,《中國制造2025》已經提出要強化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國家去年還頒布了職業分類大典,把職業一共分成了八大類、75個種類、434個小類和4381個職業,但是與之配套的職業標準和培訓標準沒有出臺。事實上,世界上的制造業強國,比如說德國,對職業的劃分是非常細、非常具體的,無論是在人才培養上還是個人在崗位上的要求,應當更加精確、精準化。
校企合作創新學徒制
主持人:《中國制造2025》也提出要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引導普通高校向應用技術類轉型。這對我們的教育體系會產生什么影響?
吳曉蓓:我認為這就是要鼓勵企業以“企業+職業教育”的理念建設公共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使“校中廠”、“廠中校”升級為“教育企業”。國家可以在有條件的地區嘗試將具有職業人才培養特色的“2.5+0.5”分段培養模式拓展為“2.5+0.5+0.5”的職業教育模式,前2.5年學生在學校學習,中間0.5年為校企共同指導的實習階段,后0.5年為學校幫助下的企業內培訓階段,成為創新現代學徒制的一種方式。
同時,政府可以通過稅收政策的調整,通過激勵機制,發揮調動企業的積極性,為技能人才的培養提供實習、實訓平臺,使企業也要成為人才培養、尤其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一部分。
另外,有實踐經驗的老師缺乏也是當前技能型人才培養水平無法提高的重要瓶頸。尤其在職業學校里,要求培養雙師型教師,在培養有實踐能力的學生的同時,首先要打造一支技能型教師隊伍。這方面,可以有更加靈活的機制和政策,鼓勵教師到企業鍛煉,鼓勵企業的“師傅”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給“技術牛人”更多尊重
主持人:不可否認,現在的社會價值觀下人們往往更愿意當“白領”,而不是“藍領”,這是否也阻礙了高技能人才培養?
吳曉蓓:所以說我們要提高技能型人才認同度,重視對技能人才的獎勵機制,這樣他就能踏踏實實在企業好好干。在基本生活保障的前提下,得到尊重應該是對一個人的最好肯定。
企業家建議>>>
專業設置應從市場需求出發
主持人:從企業用人的角度,您認為技術人才培養哪些方面亟待改進?
陳麗芬:現在的學校專業設置不清晰。我覺得學校設置專業時,首先要考慮經濟產業結構和市場需求,企業究竟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然后設定專業課程,不能泛泛都學。像我們紡織行業,畢業生往往紡織材料也學,紡織工程也學,紡織設計也學,到最后究竟哪個是強項,他也說不上來。
理論學習和實習應交錯進行
主持人:作為企業老總,您希望招來的畢業生應當具備哪些技能呢?
陳麗芬:我覺得不管是高職還是本科生,不能連續地把理論課程全部學完,學完以后通過最后一個學期,甚至一兩個月的實踐就好像整個大學課程就完成了。比如高職,起碼應該一個學期理論學習,另外一個學期理論和實習各一半,不要等他把理論忘了以后再實習,這樣對培養實用性人才更有效。所以一定要校企合作。
作為企業也應該承擔職業培訓的工作。我們公司其實一直以來就有職業教育,與上海交大、東華大學、蘇州大學有長期的合作,這不但有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而且員工也會更穩定,更認同企業,更有歸屬感。
讓技術好的比坐辦公室的拿錢多
主持人:在待遇上藍領是不是一定不如白領呢?
陳麗芬:現在很多家長寧愿孩子坐辦公室,我認為要打破這種觀念。除了要給技能人才應有的社會尊重的同時,我們還必須給予他們相應的報酬。就拿我們公司來說,一個普通本科生和一個技術性人才進來,頭幾年大家起跑線都差不多,薪酬會相差一兩千,起碼一線的人會高一兩千,但是三年以后是一個分水嶺,三年以后坐辦公室的白領增長速度肯定沒有一線的技工高。我們公司三年以上高級技工月薪達到六七千元,“技術牛人”拿10萬、20萬元年薪很正常。但是坐辦公室的白領四五千元就到頂了。
我想,培養“大國工匠”,營造全社會尊敬的氛圍很重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是我們應當倡導的價值觀。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工匠 大國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 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 甘肅軌道 甘肅技校 甘肅職校 甘肅培訓 蘭州地鐵 蘭州技校 蘭州職校 蘭州培訓 蘭州鐵道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甘肅地鐵專業 蘭州鐵路軌道 蘭州鐵路乘務 蘭州軌道交通 蘭州乘務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