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加快構筑具有清遠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首要目標,優化職業教育的布局、層次和結構,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創建現代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市為重要抓手,大力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工學結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清遠市副市長、市職業技術教育聯席會議總召集人陳建華
29日下午, 清遠市政府召開了市職業技術教育聯席會議。市政府副市長、市職業技術教育聯席會議總召集人陳建華在會上要求,要大力推進校企合作,樹立“有什么樣的產業就有什么樣專業”理念,加強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據悉,清遠現有職業院校25所,共開設80多個專業,涵蓋12個專業大類,近10萬在校生。其中高職院校4所,在校生2.2萬人;中職學校(含技工)21所,在校生5萬人,外輸中職學生2.2萬。2015年高中階段在校生14萬人,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學生規模保持大體相當,職業教育規模得到進一步鞏固。
清遠市職業技術教育聯席會議召開前,清遠市職業教育集團召開2015年年會,會議根據《清遠市職業教育集團章程》改選集團理事長,清遠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林海龍被選為市職業教育集團理事長并作了2015年集團工作報告。
促進校企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臺
職教集團成立兩年多來,院校、企業已由松散型逐步走向緊密型合作發展的新階段,開啟面向市場、對接產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城鄉結合、中高職協調發展的新征程。
2015年,清遠市職教集團為企業和院校搭建交流平臺,促進企業和院校在更深層次合作。與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相結合,采取拜企業技術人員為師傅、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技能,豐富學生的現場經驗,使學校培養目標和企業人才需求相統一。2015年,清職院新增本地校外實訓教學基地24個,其中3家成功申報省級校外實訓教學基地。有4家企業在學院投入設備、設置獎學金、共建實驗(訓)室。
讓院校高技能人才智力化作企業的實力,為企業技術、經營和管理的難題攻關、新技術推廣等提供解決方案,在深層次上實現合作共贏,為教師教學創新提供實踐的舞臺。清職院教師參與廣東新亞光電纜有限公司共同研究的加強芯架空絕緣電纜導體連續拉拔成型關鍵技術及裝備開發應用、廣東家美陶瓷有限公司技術改造項目陶瓷廢料綜合利用技術已經為企業產生效益。
校企共同開展教師培訓工作。在企業建立專業教學研究實踐基地,在集團內院校建立名師或技能大師工作室。通過教師和工程師互聘、企業技術攻關、建設實習實訓基地、招生就業等方式密切加強合作,尋求校企最佳結合點。清職院已與廣東新亞光電纜有限公司、廣東家美陶瓷有限公司等本地8家企業簽訂雙導師互聘共培協議,56名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和能工巧匠擔任學院兼職教師,36名教師被企業聘為技術顧問或在合作企業開展職業實踐能力鍛煉。
圍繞發展重點??優化專業更新課程體系
筆者從會上獲悉,職教集團在2016年將建立產學雙方的議事制度,分析產學合作中的問題,并及時加以解決,使雙方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讓集團成員單位不斷分享到集團在專業建設、教學改革、招生就業、技術研發、職業培訓、國際合作等方面的工作成果。爭取用較短的時間,基本建立起適合清遠職業教育發展特點的運行制度和運作模式,推進集團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高效化。
堅持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理念,通過校企之間互兼互聘、合作開展技術研究等方式進一步實現了校企深度融合。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注重開放育人,形成辦學主體、培養過程、服務面向、質量評價的開放性。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引入社會多方參與辦學,實現辦學主體的開放性。與行業(企業)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聘請企業技術人員參與教學,把學生安排到企業頂崗實習,實現了培養過程的開放性。圍繞區域產業發展重點,結合區域產業發展需要,合理確定、不斷優化專業設置,更新課程體系,實現服務面向的開放性。引入用人單位參與學生評價,實現質量評價的開放性。
搶抓發展機遇??對接珠三角產業轉移
清遠還啟動中高職銜接直通車,以滿足企業人才需求為目的,打造品牌專業,搭建中高職直通橋梁。共同研究、制定中高職銜接專業教學方案,實現中高職課程設置的全面銜接。根據各中職學校實際,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彌補中職學校在師資、設備等方面的不足,中高職有效銜接,實現職教集團連鎖化、規模化發展。
整合優化設備、人力資源,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在實習實訓建設方面,統籌安排,注意資源的合理配置,避免重復建設,使資源利用效率達到最大化。節省實習實訓建設的投入,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更大效益。使現有設備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提高儀器的使用效率,達到共贏。在實踐指導教師人力資源方面,集團內共同制定學生實習實訓、技能考核等方面資源共享計劃,綜合安排教學效果好、業務能力強的教師,承擔實習實訓教學任務,從而達到節約人力資源,提高辦學效益的目的。
職教集團抓住清遠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發展,廣清一體化戰略的大好時機,主動對接廣州和珠三角的產業轉移。重點發展與廣州市和珠三角對接的汽車零部件、機械模具、制冷空調、電纜電氣、機械裝備及配件制造等先進制造業,旅游和現代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新興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環保節能等新興戰略性產業。
大力推進五大產業轉移園建設,以園區為載體,以產業集群為基礎,通過建立引進與培育、改造與提升、限制與淘汰三大產業機制,逐步形成以“三高、三低、三密集”(技術層次高、產業關聯度高、產品附加值高;污染程度低、能源依存度低、土地占用率低;知識密集、技術密集、資本密集)為基本特征的新興產業族群和先導產業優先發展、主導產業加快發展、支柱產業提升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清遠 征程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