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教育規劃綱要對教育對外開放事業的基本定位。
“中外合作辦學”是我國充分利用外部資源、促進教育改革發展的一大體制創新。2010年以來,我國引進了一批世界一流大學,教育部累計批準本科及以上層次637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教育部大力推進“海外名師項目”和“學校特色項目”,讓更多的世界一流教師學者走進我國高等院校。目前,全國除了教育部直屬高校外,還有160多所非教育部所屬地方和行業高校的350多個項目受惠,大大提高了地方高校師資的國際化程度。
“出國留學”是我國人才培養、趕超世界的重要途徑。教育部會同外交部和財政部先后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在外留學人員工作的意見》和《出國留學經費管理辦法》,拓展了公派出國留學的新項目。與此同時,從2010年起,國家還加大了對自費優秀留學生的獎勵資助力度,完善“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評審制度,逐步增加獎學金的資助類別、提高資助額度。
日臻完善的政策支持體系,促進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的持續增長,同時也吸引大批留學生學成回國。截至2014年,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36.48萬,與2009年相比,增加了236.84%。
2010年以來,我國與國外大學等機構聯合設立的孔子學院已經遍布全球,達到478所,在各國中小學開設的孔子課堂達到884個,孔子學院已經成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張亮麗名片。
在過去5年中,我國已經與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歐盟和印尼等建立了六大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促進了我國教育、文化界與這些國家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和青年學生的交流合作。
過去5年,我國各級政府和高等院校積極實施留學中國計劃,到2014年,來華留學人員達37.7萬余人,與2009年相比,增長幅度達到58.3%。
對外教育援助是我國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的重要體現。自2010年以來,我國在原有雙邊合作援助的基礎上,先后形成了多邊的“中國—東盟教育周”“中國—阿拉伯大學校長論壇”等一批教育合作與對外援助的品牌。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我國對外教育援助的受益國,越來越多的學生和教育工作者成為我國對外教育援助的受益人。
2012年,教育部不失時機地在部分高校組建新型高端智庫——42個國別與區域研究培育基地,經過3年的培育,許多基地已經為我國的外交事業培養大量人才、為我國國際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決策咨詢服務。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教育改革 對外開放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