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塑造,教育是改變,教育是幫助,教育是啟迪,這是我投身教育20多年對教育認知的軌跡。
剛參加工作時,我認為教育能塑造人,只要教師盡職盡責就一定能將孩子培養成為成人希望的樣子。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我認為教育的作用并沒有強大到可以塑造一個人,但堅信教育能夠改變一個人。后來,因為不斷閱讀,以及與更多的教育專家交往,我覺得教育改變一個人的目標很難完成,教育最多能給人一定的幫助。再后來,工作崗位的變化,讓我有更多的機會從不同的角度審視教育,可以聽到不同的人對教育的理解和認識,看到更多從學校走出來的學生長大成人后的樣子時,我深信教育只能給人以啟迪。教育并不能讓每個學生都成功,但會像種子一樣埋在學生心里,等待溫度、濕度、養分等條件成熟時,就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成長即教育。教育要為學生成長提供盡可能多的服務,既然是提供服務,教育就應以學生的成長需求為導向,順勢而為,給學生啟迪,讓學生明白世界上有不同的景色,明白完成今天的選擇后還要接受未來的結果,明白要為今后的發展創造更多可能,而非強行統一以到達“成功彼岸”為目的。
接受即教育。教育有內外之別,外在是創設良好的教育生態,強調外界的作用和影響。內在則強調培養個體擁有強大的精神世界。教育發展需要內外兼修,而教育內在建設的效果取決于受教育者的感受,這種感受首先來自于受教育者的認同與接受。所以,在教育實踐中,教育者首先要考慮受教育者的感受、情緒、愛好和價值取向,只有站在這個角度進行思考和實踐,教育才會更有意義。
關注即教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以家長和教師的關注點確定教育內容、目標和方法,較少參考學生的關注點。多年的教育實踐告訴我,學生的關注點才是教育教學的增效點和突破點。所以,如果我們能抓住并借用學生視角,使其以合理的方式融入教育教學之中,教育教學將更加高效和充滿活力。若教育能引起孩子的關注,教師的教育生活才會更加幸福。
體驗即教育。教育是受教育者接受外界信息刺激后,引起內在反應的過程。受教育者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有許多,但無論通過什么渠道,都需要受教育者親身體驗才能獲得知識。需要注意的是,體驗不僅是嘗試,也是判斷、分辨與過濾,只有通過親身體驗才能真正引發內在反應。體驗可以是一節課、一件事、一項活動、一次思考,學生有意或無意在課堂或生活、在師生或同伴之間發生的事都是體驗,尊重體驗,教育效果將得到很大的提升。
或許,教育給不了學生一個明確而成功的未來,但可以給學生探尋未來更多可能的機會。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孩子 更多 方華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