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古稱樓蘭。如今的若羌,是在樓蘭古國的廢墟上發展起來的一座新城,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縣域面積22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縣域面積第一大縣,也是著名的紅棗之鄉。若羌縣距離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庫爾勒市460多公里,和它最近的縣城也相距300多公里。
路雖遠,但一場改變教育生態的實踐和探索,注定讓“兵地教育融合發展”模式引人矚目,吸引記者走進這個神秘的地方。
“一顆紅棗”引發教育生態危機
由于光照和特殊的地理位置,若羌縣生產的紅棗品質很高,深受消費者喜愛。“紅棗經濟”給農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若羌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副局長李瑛是土生土長的若羌人,她告訴記者,這幾年,農民依靠紅棗發了家、致了富,“在若羌縣農村,隨便走進一戶農民家,可能就是一位百萬富翁”。
一組數據能說明若羌縣農民的富裕程度:2001年,農牧民年人均純收入僅有2216元;到了2014年,這一數字達到26500元。7年時間,增長10倍。與此同時,若羌縣的財力近10年增長近40倍。
農民富了,若羌縣的老師們卻發現,學生慢慢變了,家長也變了。
“遲到的學生多了,上課睡覺的學生多了,不做作業的學生也多了。”若羌縣中學漢語教師薩拉買提·亞森說。
一次,班里的一名學生沒做作業,薩拉買提·亞森打算找家長溝通一下。沒想到,電話打了無數個,這位有錢的家長就是不接電話。
不僅如此,有些家長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上幾年級、在哪個班。有的家長還認為,孩子送到學校,一切都是學校的事,與己無關了。
若羌縣瓦石峽鎮農民余中軍說:“家里有錢了,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就不愿意學習了。作為家長,我也無可奈何,他愛上就上,不愛上就回來種紅棗,反正不缺錢。”
在富起來的農民的觀念里,“口袋”富了,腦袋“富不富”不那么重要了。這樣的后果,真是讓很多人沒有想到。
農民致富給若羌縣教育事業帶來的另一個后果是:本地學校留不住學生了!
一些還愿意讓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農民選擇在大城市買房,把孩子送到大城市去讀書。2010年,這種現象發展到了一個令縣委、縣政府“坐不住”了的狀態。這一年,300多名初中畢業生幾乎有一半選擇離開若羌縣到外面去讀高中。
面對這樣的挑戰,縣委、縣政府開始思考如何留住學生。
2011年,若羌縣委、縣政府決定啟動實施從學前三年到高中三年的免費教育,覆蓋本地居民子女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這次的免費教育政策十分徹底。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的15年里,學生不僅教科書、學雜費全免,伙食費和寄宿費也享受補助,就連住宿生回家的交通費用也由縣財政報銷。
此外,從2011年起,若羌縣的初中畢業生上高中也沒有門檻了。只要愿意,初中生都可以進入高中讀書。若羌縣希望以此留住流失的學生。
然而,事與愿違。
從2011年到2014年,初中畢業生外流現象不僅沒有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原來,由于初中畢業生都可以上高中,結果導致初中生學習動力下滑,學習積極性和熱情空前低落。
若羌縣中學一位初三教師對記者說:“高中免費后,提到上高中,初中的學生就說,老師,都免費上高中了,還那么辛苦讀初中干嘛?一些家長也不支持孩子努力學習。有的家長說,都免費上高中了,不用讓孩子那么辛苦了。”
甚至還有家長認為,免費的東西沒有好的。高中免費,說明質量不好,辦得也不好,這樣的高中,還上它干什么?
若羌縣的教育,眼看就要徹底陷入惡性循環。
把家長課堂開設到農民家門口
2014年,就在若羌縣委、縣政府為教育發展遭遇的困境萬分著急的時候,黨中央提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要走融合發展之路。其中,推進兵團和地方教育融合發展是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由于隸屬關系不同,一直以來,雖然兵團和地方教育時有交流交往,但并不深入。“兵地教育融合發展”提出之后,意味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之間的優質教育資源可以共享了,過去兩條相對平行的線,可以融合交織,這無疑會給兩地教育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若羌縣看到了機遇。“我們首先想到,要把華山中學的優質教育資源引進來,幫助我們把教育辦好。”若羌縣縣委書記黨峰說。
華山中學隸屬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是新疆建設兵團的優質教育資源。2014年,經過和兵團第二師協商,若羌縣和華山中學達成兵地教育融合發展聯合辦學協議。這一協議的簽署,標志著新疆首個兵地教育融合發展聯盟誕生。
“華山中學在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黨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華山中學校長邱成國說,“在學校建設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減免了700多萬元的費用,減輕了學校的負擔。在各方面,地方上都沒有把我們當外人,給予了幫助和支持。如今,需要我們提供幫助的時候,我們也要義無反顧地承擔起責任和使命。”
協議簽署后,經過調查研究,華山中學決定選派素質高、能力強的副校長欒雪輝到若羌縣中學擔任校長,選派骨干教師張玉華到若羌縣中學擔任副校長。此外,華山中學全校的資源面向若羌縣中學開放。
為何不選派一個團隊,把若羌縣中學“接管”了呢?邱成國說:“兵地教育融合發展,重要的是帶動和重建,而不是派一幫人簡單‘接管’當地學校,這不是長久之計。我們提供幫助和支持,是為當地教育發展長久考慮的,是想辦法推動當地教育良性發展,造血生血。”
2014年9月,欒雪輝正式擔任若羌縣中學校長。他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改變家長的錯誤觀念。
欒雪輝知道,若羌縣中學面臨的教育困境,根源在家長身上。這是“病根”,不拔出“病根”,要治愈這個“病人”,幾乎沒有可能。但是,要改變這些“農民富翁”的想法,難度可想而知。
開家長培訓班,這是欒雪輝想到的第一件事。欒雪輝決定親自給家長們授課,要把心里話都告訴家長們。
然而,第一期培訓班來的家長并不多。盡管如此,欒雪輝依然用農民能聽懂的語言,給來參加培訓的家長們做講座。對那些不愿到學校來參加培訓的家長,欒雪輝就把家長課堂搬到農民的家門口,把家長培訓班開到村子里。
“我始終在講一件事,那就是孩子的未來,只能通過接受良好教育才有保障,而不是靠種紅棗掙來的幾十萬元、幾百萬元。即便種紅棗,接受了教育,學到了知識,掌握了科學技術,也會不一樣。”欒雪輝說。
當地有一名大學生,畢業后選擇回鄉種瓜。他利用學到的科學技術種瓜,一個瓜可以賣到90元,而且還賣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沒有技術的農民種的瓜一個只能賣到9元錢。欒雪輝把這樣的故事都講給農民們聽,反響很大。
為了辦培訓班,欒雪輝走遍了若羌縣農村。剛開始,培訓班只是針對若羌縣中學的家長,后來,縣里看到效果良好,便委托欒雪輝對全縣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家長都進行培訓,共培訓了萬余人。
在培訓中,面對一些家長不懂家庭教育,無能力配合學校教育孩子的情況,欒雪輝便把問題歸類,一個一個教家長怎樣去做。欒雪輝和張玉華還組織各種學生活動,教育和引導學生理解學習的目的和意義,端正學習態度,樹立目標。華山中學也先后派出30多名教師,開展培訓、開設講座,從學生、家長的觀念入手,努力改變他們的錯誤認識。
欒雪輝的努力沒有白費。經過多次培訓之后,家長們的觀念開始慢慢轉變。農民余中軍說:“欒校長的講座我聽了3次,收獲很大,明白了送孩子讀書的道理,也知道了教育才能改變命運。孩子的未來靠教育,不僅僅是靠10畝紅棗地。”如今,像余中軍一樣發生思想轉變的家長,越來越多了。
改變“教育孤島”,恢復教育生態
“雖然當地十分重視教育,但由于教育生態遭到破壞,教師和學生的狀態很差,常規管理和教學出現了問題,這對教育發展十分不利。”邱成國說。
主管教學的若羌縣中學副校長張玉華,“嫁接”其在華山中學工作時的豐富經驗,決定從一點一滴抓起,從小事抓起。
若羌縣不少學生上學不穿校服,很隨意。“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張玉華從學生校服開始抓,要求每個學生必須穿校服上學,即為防止學生間攀比,也是為了樹立規矩。
對于愛遲到的學生,過去老師不敢管。張玉華便找老師們談心,要求老師負起責任,大膽管理。張玉華說:“我給老師們說,放手去管,出現什么問題,責任由我承擔。”
張玉華也十分注重維護老師的師道尊嚴。一次,一名學生連續3天遲到,老師要求學生站在教室外面等待處理。后來,這名學生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跑到學校找老師評理。面對這種情況,張玉華把責任全部攬在自己身上,并把家長請到自己的辦公室,耐心進行溝通和教育。這件事,讓老師感受到了溫暖。
張玉華發現,這里的老師講課,始終在講臺上站著,不愿走到學生中間去。原來,一些調皮搗蛋的學生經常在老師的衣服上亂畫、寫字,甚至捉弄老師,久而久之,老師們就不愿走下講臺。針對這樣的情況,張玉華專門召開教師座談會,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
面對老師沒信心教、學生沒信心學的現狀,欒雪輝和張玉華并沒有著急,而是分別把學生和教師集中起來,進行專題教育培訓。“我們培訓的主題就是鼓舞士氣,樹立自信,讓學生看到自己是很棒的,改變學生破罐子破摔的錯誤觀念。對教師,則讓他們樹立起自信心,明白自己只要認真負責,是可以教好學生的。”欒雪輝說。
為此,欒雪輝總是親自站上講臺,給老師和學生鼓勁、打氣。那段時間,他都快成“演說家”了。欒雪輝說:“樹立自信心是最重要的。只有學生和老師都自信起來,改變才有可能。”
與此同時,欒雪輝和張玉華還帶領學校的老師和管理人員,率先垂范遵守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冬天,學生害怕天氣冷,不愿跑早操,欒雪輝便每天早早來到學校,和學生一起跑操,“凡是要求學生要做到的,校長和老師必須要先做到”。
若羌縣只有一所中學,形成了“教育孤島”,教學評價長期沒有橫向對比,造成了老師教好教壞都一樣,學生學好學壞都一樣的現狀。為解決這個問題,華山中學把若羌縣中學納入兵團第二師的教育教學評估考核,這樣學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學就有了對比和參照。
由于若羌縣以前實行的是高中免費教育,學生考好考差都能上高中,這導致了學生初中學習沒有動力。為此,欒雪輝建議若羌縣教育局進行改革,重新恢復設立以往的中考錄取制度,在全縣大力宣傳“高中免費教育不是義務教育”的觀念,對于達不到分數線的學生,高中將不予錄取。
“沒想到,這一政策的實施,在家長中引發了‘地震’,有的家長往縣委、縣政府告狀,要求取消限分政策。”欒雪輝說,“盡管如此,學校還是頂住了壓力,堅持限分錄取。”學生們意識到,從此以后,再不努力好好學習,可能就上不了高中,學習風氣為之一變。
欒雪輝把華山中學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和理念,經過改進后,引進到若羌縣中學。隨著規矩的訂立、制度的建立,競爭格局慢慢形成,教育生態開始慢慢好轉。
雖然派到若羌縣中學長期工作的只有兩個人,但華山中學根據當地教育發展需要,陸續派去的專家型教師和學科帶頭人達100多人。同時,整個華山中學都是若羌縣中學的堅強后盾,需要什么華山中學就提供什么。邱成國說:“讓當地教育有依靠,又能自主發展,這遠比托管和接管要有價值得多。因為這是在提供幫助,而不是大包大攬。華山中學看重的是造血、生血,是當地教育發展的未來,而不是眼前的一點成績。”
兵地真正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若羌縣調研時,邱成國發現了一個問題:很多孩子沒有走出過若羌,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子。
為此,邱成國決定向若羌縣中學的學生開放華山中學的課堂。他先后組織近220名若羌縣中學的學生到460公里外的華山中學,與華山中學的學生一起學習兩個星期,體驗華山中學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們感受華山中學優良的校風、濃厚的學風、高效的課堂和嚴格的管理,同時把這些感受、體會與其他師生分享,在若羌縣中學營造濃厚的學習風氣,樹立良好的校風。
這一招,產生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很多孩子回去之后,主動要求恢復過去因為家長反對而取消了的晚自習,還有的學生要求老師增加作業量。學生們表示,要像華山中學的學生那樣,刻苦學習。
學生們也開始說服家長,支持自己努力學習,而不是單純地“心疼”自己。學生態度的轉變,漸漸帶動了家長觀念的轉變。
若羌縣中學初中數學教研組組長許澤梅說:“華山中學課程設置科學,教學上的設計精細完備,學校整體的學習氛圍濃厚。交流期間,我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許多教育理念,同時也學到了很多好的教學方法。”
許澤梅只是去華山中學交流學習的眾多老師中的一個。在華山中學和若羌縣中學聯合辦學期間,若羌縣中學先后有60余名教師前往華山中學。老師們從備課、上課到制卷、閱卷,從教研活動到學生活動,從信息化應用到校園文化建設,進行了全方位學習,親身感受華山優良的校風、濃厚的學風。20余位華山中學的教師也來到若羌縣中學開展講座、培訓、上示范課,華山中學成熟的辦學理念、先進的管理制度很快在若羌縣中學扎下了根。
隨著教育生態的逐漸恢復,若羌的教育事業又漸漸有了生機和活力。2015年,若羌的中、高考實現巨大突破,高考本科上線率從2014年的32.6%提高到72.52%,10名學生考入“985”“211”大學,超歷年總和。高考的各項指標由以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各縣墊底躍居全州各縣前列。
高考成績公布后,學生家長自發前往縣委、縣政府送上感謝信,感謝新疆兵團黨委支持地方發展的好政策,感謝二師黨委、華山中學無私的支持和幫助。
隨著學校的教學質量顯著提升,辦學環境日益優化,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回流,選擇在若羌縣中學就讀。2015年,學校高中入學188人,比上一年度增加58%,其他年級轉入學生為轉出學生的6倍。
如今,在華山中學開設在若羌縣的每月兩次的校長沙龍上,各學校管理人員就教育觀念、辦學思想、教育困境、成功經驗等深入研討,共商若羌教育大計,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此外,為打破若羌縣中學“教育孤島”的現狀,若羌縣中學先后與尉犁縣、且末縣中學和第二師三十六團中學達成合作協議,實行資源共享、網上聯考,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合力打造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部教育高地。
若羌縣委書記黨峰充滿信心地說:“若羌縣以兵地聯合辦學為突破口,開啟了若羌縣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征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今后我們將堅持‘一盤棋’的思路,繼續走聯合辦學的路子,不斷拓展兵地融合的深度和廣度,開創兵地融合發展新局面。相信有我們對教育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有華山中學作為若羌教育的堅強后盾,有全體若羌教育人的辛勤耕耘,通過走兵地教育融合發展聯盟辦學的發展道路,教育必將成為若羌經濟社會發展的‘發動機’、吸引人才的‘梧桐樹’,確保長治久安的‘穩定器’。若羌縣也將不再是大漠深處的‘教育孤島’,將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一座‘教育燈塔’。”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常委、副政委盧曉峰表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部門已經確定,將于2016年啟動28所兵團學校支援幫扶地方學校的試點,并將不斷擴大試點范圍,全方位深入推動兵地教育融合發展。黨峰則表示,明年開始,若羌縣中學將招收兵團第二師36團中學的初中畢業生來讀高中,這樣,他們就不用再跑到500公里外的兵團學校讀高中了。這樣一來,“兵地教育融合發展”就將真正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農民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