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12歲男孩小新,因為擅長打某款游戲獲得游戲直播平臺青睞,讓他月收入高達3萬元人民幣。對于一些人的質疑,小新的母親王女士說,時代已經不同了,對孩子橫加批評是不公平的。小小少年郎靠打游戲掙錢是不務正業嗎?本期我們選取兩篇不同觀點的文章,期待能激發讀者更多思考。
年幼少年憑借游戲專長而贏來不菲收入,之所以會引來不少人關注,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小小年紀就展現出特殊天賦,并能為家庭帶來經濟收入,確實非一般人所能企及。另一方面是因為正處于學習求知階段的孩子,其專長強項不是文化知識上的特長,而是帶有玩樂性質的游戲特長,這在常人看來與成長成才格格不入,產生的只會是反作用。
常言道,事事能出彩,行行有作為。不論哪一個領域,無論做任何事情,本身并不存在能否成長成才的問題,貴在能否精通它、擅長它。很顯然,年幼少年既然能夠在游戲方面展現出獨特的專長,說明孩子在這一領域存在天賦和潛能,理當因勢利導、挖掘利用,給孩子提供有利于特長發展的機會。不能因為游戲客觀存在著影響孩子成長成才的不利一面,就帶著有色眼鏡和偏見視角一概排斥和否定游戲的正面功能價值,無視促進孩子成長發展的有利一面。
誠然,來自于社會上的這些批評之聲是出于對孩子成長成才的關切,完全是一片好心。對于孩子的父母來說,應當理智看待,既要認識到孩子在游戲方面所獨有的特長,也要認識到孩子身處學習求知重要階段,文化知識的學習不可或缺,絕不能因為孩子擁有游戲特長就無視甚至放棄文化學習。在這方面,我國古代方仲永的故事就是生動的例證、深刻的教訓。
由于孩子尚小,對事物的認識還難以做到科學理性,這就要求父母作為孩子的監護人,要盡到引導的責任和義務,護佑好孩子的健康成長,當好孩子的成長導師。一方面,要注意合理把握孩子接觸游戲的度,不能讓游戲成為支配孩子生活的主宰,避免因沉湎其中而荒廢正常學業,影響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要平衡處理好游戲與學業的關系,緊緊把握孩子仍處于學習求知、身心成長重要階段這一客觀現實,充分認識文化知識對于其他專長的基礎性支撐作用,防止重游戲、輕學業的片面傾向。唯此,才能實現游戲與學業相輔相成、共同發展。如若只是癡迷和專注游戲,而忽略和荒廢學業,將是孩子日后全面成長的嚴重障礙。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天賦 父母 孩子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