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告訴孩子:學習不是為了“報答父母”
最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很寬泛的作文題目——《父親(母親)的一天》。從作文中可以看出學生們的真誠和認真,很多孩子走入了父親或母親的工作環境,和父母一道勞作,體會父母的艱辛。
有孩子在作文中寫道:
父母真辛苦,但仍然毫無怨言地供我們上學。有時候,我想,該如何報答他們呢?那只有一條路——上大學。
我的努力和你們的付出相比,算得上什么呀?在你們夜以繼日、風雨無阻的勞作下安逸走過的我還有什么不奮力一拼的理由?
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望,除了奮發向上,我找不到任何退卻的理由。
是的,我要認真聽課,努力學習。否則,我又該如何報答他們呢?
孩子們的認識是,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們;所以,“報答”成了我看到的最多的字眼。這符合十七八歲的高中生的認知,只是,他們在寫作中得出這樣的結論,有違我布置作文的初衷,甚至讓我感到有些憂慮。
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價值,都不應為別人而活著。盡自己的能力撫養子女,供子女讀書,為子女付出,這是為人父母的義務和責任。他們或工或農,或外出或留守,自有他們自身的選擇。作為子女,讀書學習也絕不應該是為了父母,而是從中尋找樂趣,積累知識,為將來做準備。
在我看來,為了子女而工作,為了父母而學習的觀念,都是不正確的認知。持有這種觀點的人沒有認識到生命本身的價值,這樣的生命也難以綻放光彩。
更進一步說,如果總認為自己在為別人學習、工作,那他們就在期待別人給予自己回報。倘若這種要求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怨天尤人,牢騷滿腹,我想,這絕不是一個心智成熟的人的正確選擇。
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他認為:當人們滿足了生理、安全、歸屬這些基本需求之后,就會去滿足更高層次的需求——對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也就說,人都需要發揮自己的潛力,表現自己的才能,只有這樣,才會感到最大的滿足。也唯有如此,才能最大可能地激發一個人的內在潛質,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生活態度才會積極向上,生命也才會有活力。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父母 孩子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