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鼓樓區某小學四年級學生向當地教育局長寫信,請求不要取消秋游,并用“晴天霹靂”、“氣瘋掉了”形容心情。當地相關部門回復,近期南京某校發生秋游事故,16名小學生受傷,各校正在進行自我排查,將盡快恢復秋游。
學生“校外旅行”的教育功能自不待言,但為啥一出事故就要全面“叫停”?連小學生都要質問:“大學生跑步猝死,難道所有人都不應該跑步了嗎?”我認為,要避免因噎廢食,有必要將校外旅行課程化,甚至以法律或制度加以規范。
所謂“校外旅行課程化”,就是將校外旅行作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有序組織,強化保障,周密實施,充分發揮校外旅行的教育功能。鄰國日本就有“修學旅行”文化。“修學旅行”中,學生在與平時不同的環境中增長見聞,在接近自然的同時體驗集體生活,體格和意志都能得到充分鍛煉。據中國新聞網報道,200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90%以上的日本中小學實施“修學旅行”。
與日本相比,校外旅行在我國中小學還處于自發狀態,雖然許多學校也冠之以校本課程,但隨意性較強,組織不嚴密,育人效果有限,一旦發生事故,除了校長被“打板子”,其他學校的相關活動也會立即取消。如果像制定法定假日一樣推進校外旅行課程化,將校外旅行納入中小學生課程計劃,同時廓清責任,完善配套機制,秋游春游又怎會被隨意取消?
其實,宏觀政策已經對校外旅行制定了要求。《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鼓勵學校組織學生進行寓教于游的課外實踐活動,健全學校旅游責任保險制度”。要使綱要在中小學落地,不是發幾個文件鼓勵就行,還要靠制度化推動。因此,將研學旅行逐步納入中小學生必修課程,制定課程實施綱要和建議,通過課程推動研學旅行有效實施,這樣的方式值得提倡。再比如,在安全防范上,不妨借鑒日本的做法,由政府為學生投保,作為一項兒童福利政策,一旦發生事故,由保險公司賠償相應損失,用校外旅行責任險提高學生旅行安全系數,這或許能解決學校和家長的后顧之憂。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校門 學生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