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孩子急需哪些精神滋養(yǎng),他們的精神世界又有著怎樣的渴望?2015年,《知心姐姐》雜志社和知心姐姐教育服務中心共同發(fā)起“中國孩子精神成長需求調查”,調查顯示,孩子們的精神成長有四大渴望:渴望父母足夠的傾聽和認同,渴望獲得友誼和學會做人,渴望有參與體驗和實踐的機會,渴望成為生活和未來的主人。
在科舉時代,雖也曾出現(xiàn)過東林黨人“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吶喊”,但在大多數(shù)時候,基于“學而優(yōu)則仕”而產(chǎn)生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教導始終被士子們奉為求學上進的圭臬。時至今日,缺乏參與體驗和實踐的機會,唯書本是學,仍然是當前國內(nèi)為應試所綁架的學校教育的短板。
我們的中小學教材實在是完備之至,恨不得要把人類數(shù)千年文明進程中的所有成果在短暫的幾年內(nèi)硬塞進中小學生稚嫩的腦袋。不管你亟需不亟需,也不管你想“成人”還是想“成才”,反正編入教材的就是考試的范圍,而且必須學懂學透,否則你就會被各種考試尤其是被高考所淘汰,名校就會把你拒之門外。于是,孩子的書包越減越重,教師戰(zhàn)戰(zhàn)惶惶,致力于教材的深入鉆研和開掘;學生戰(zhàn)戰(zhàn)栗栗,投身于文明成果的識記和紙上的推導演練。
于是,游戲和遠足被取消,體驗和實踐成了奢侈。繼而,讓人痛心的分化開始在各地中小學校園反復上演:一個個本應天真無邪的少男少女,或躲進書齋化身為年輕的“老學究”,或心懷雜念遭人鄙棄淪落為叛逆的“學困生”和“問題生”。
教材亟需精簡,孩子需要解放,努力彌補短板應該成為教育改革的共識和突破口。
就在上一個雙休日,筆者在校內(nèi)組織了一場高一年級班際拔河比賽。比賽現(xiàn)場秩序井然,運動員們面紅耳赤逼足了勁使勁地拔,拉拉隊員們氣沖斗牛放開喉嚨使勁地喊,其場景之熱烈著實讓人感動。拔河比賽結束,孩子們都很辛苦,然而本周一孩子們交上來的周記卻發(fā)人深思。據(jù)語文老師和英語老師反映,上個星期孩子們的周記無一例外地都寫了拔河比賽,而且質量都相當?shù)母摺:⒆觽冊谥苡浿胁坏磉_了自己的快樂,還展示了自己的思考成果:有的在總結成功的經(jīng)驗,“老師經(jīng)常教育我們要有集體主義觀念,要團結互助,我不以為然,這次比賽讓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做‘團結就是力量’”;有的在分析失敗的原因,“物理老師告訴我們,力既有方向也有大小,‘兩分力大小不變時,夾角越大,合力越小’。我們班的運動員跟對方的運動員個子差不多,力氣差不多,但我們失敗了。我們班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我們的運動員使出的力不在同一條線上,夾角太多,合力變小”。
一場拔河比賽讓孩子們明白了老師在課堂上聲嘶力竭也不一定能讓他們明白并掌握的道理。相對于體驗和實踐,我們繁復的教材和枯燥的課堂是如此的蒼白無力,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精簡教材,轉移陣地,解放孩子?彌補體驗實踐短板,讓教育“站”起來!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各地教育資源的配備也越來越完備,我們完全有條件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把孩子從對文明成果的識記和紙上談兵式的推導演練中徹底解放出來,讓孩子們走出教室,走出題海,走進實驗室,走進操場,走向自然,走向社會。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彌補體驗實踐短板,讓教育“站”起來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yè)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yè)學校|甘肅地鐵專業(yè)|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yè)學校|蘭州高鐵專業(yè)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