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淮安市委黨校一講師,以相同或高度相似的題目在不同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最高紀錄是一文發16次。
事情被曝光后,該講師倒也坦誠,公開道歉并給出了解釋。理由無非是擔心一投不中,心血付諸東流,為提高命中率,這才廣種薄收。誰知,“另辟蹊徑”不成,反而使自己陷入了尷尬境地。《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學術規范指南》中,明確把“一稿多投”、“重復發表”與“抄襲”、“剽竊”等行為一起,列為學術不端行為。重復發表論文不僅有違學術倫理道德,喪失了最基本的學術底線,更是如同一面鏡子,照見的是功利主義的心魔。
光道歉顯然還不夠,這位講師稱,現在已經在改正錯誤,并“愿意負一切責任”,這份知錯能改的勇氣和擔當或多或少為其挽回了幾分形象。學術有真面目,學術人才會真正有尊嚴。愛惜自己的羽毛,增強學術倫理意識,不拿學術聲譽做賭注,這是每個學術人應該恪守于心的準則。
不過,板子還不能完全打在該講師的身上。試想,如果重復刊登此文的相關期刊執行了嚴格的查重和評審制度,并做好事后的追查和追責,充當好了學術規范的“守門人”,還會發生這種讓他們也頗為難堪的事情嗎?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防線 論文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