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號體現了我國優先發展教育的戰略思想,也表達了在當時較為艱苦的條件下要為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創造良好條件的愿望。30多年后的今天,國家財政對教育投入顯著增加,教育資金不再匱乏,然而真正做到“教育不窮”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另一方面,在物質生活大為豐富的時代,適當讓孩子吃苦有利于磨礪其意志,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從當今時代來看,“教育不窮”既要求增加教育投入,也要求不斷縮小地區教育差距,使教育資源分配更加公平合理,教育質量更高,教育內容更豐富。根據《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報告》,2000年至2009年10年間,全國教育經費持續增長,從2000年的3849.08億增加到2009年的16502.71億。據國家統計局人口普查相關數據,2010年我國應受教育人口總數占總人口的95.00%,相比2000年人數增加11333.88萬人,比重提高2.75個百分點??梢哉f,隨著經濟增長,國家財政對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也不斷取得新的成效和進展。
但“教育不窮”不能僅用財政投入增加多少來衡量。2014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4.15%,相比于西方發達國家,還有更進一步增加的空間。同時,目前我國不同地區和城鄉間教育差距極大,貧困地區的師生比、教師資格等方面的達標情況都比較差。發達地區和城鎮的孩子比貧困地區和鄉村的孩子能享受到更多的資源和更好的教育。所以,“不窮教育”也必須包涵教育公平這一主題。
而在提供良好物質條件的同時,家長應始終勿忘培養孩子的意志和毅力,培養孩子獨立生存、自主思考的能力。
“再苦不能苦孩子”,是指在當時較為艱苦的環境下,國家、社會和家庭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教育環境、提供好的教育質量,為下一代的成長創造更多機會。而如今,“再苦不能苦孩子”逐漸演變成為家長溺愛孩子的理由。從貧窮中一路走來的家長們似乎忽視了“苦”字背后的真正含義,將其錯誤理解成“身體受累”、“被別人欺負”等,對孩子“捧著怕摔了,含著怕化了”。過度的寵溺易讓孩子喪失自主性和上進心,認為“一切都是應得,一切都很容易”。
今天的家長要有讓孩子“吃苦”的意識,但這個“苦”不是指過苦日子,而是培養孩子自主意識和獨立生存的能力。家長們要知道,如果缺乏獨立生存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孩子成大后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獨立自強的人。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今天的教育應有怎樣的“窮苦觀”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