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引進名人方面,大學居于主導地位,如果大學堅持聘用標準,明確崗位職責,對名人一視同仁,就不會出現眼下這種現象。
近年來,主持人、明星等名人跳槽去高校本是雙贏的好事,但記者調查了解到,他們從教的情況卻出乎意料,有些人并沒有真正給學生上課。
高校引進名人,并非不可,如果引進名人后,卻沒有具體的教學任務,名人和學校的關系游離,這樣的人才引進,遭遇輿論質疑是難免的。這看重的究竟是名人之名,還是名人的實際教學能力,抑或是名人豐富的實踐經歷可以給學校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帶來貢獻呢?
在美國,政治家、明星去大學應聘當教師的,也不鮮見,但學校不會因其名氣就聘任,也不會因其名氣大就對其另眼相看,或者對教學、學術研究提出與其他教員不一樣的要求。學校在教師的招聘、管理和使用上,是一視同仁的。在大學內,獲得諾貝爾獎的教授,照樣要給學生開課。
但在我國大學,近年來聘任名人擔任客座教授、兼職教授,以至全職教師,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客座教授依照其性質,更多是“名義”上的教授,不在大學內做具體的教學事務,這可以理解。而兼職教授、全職教師,按照規定是要履行職責的,尤其是全職教師,應是全職履責,否則就可能變為“吃空餉”。可是,我國大學聘請名人擔任兼職教授以至全職教師,卻更多不是在具體職責上考慮,大學看重的是名人的名氣、背后的資源,以此提高學校的聲譽,給學校帶來資源,而名人看重的是學校的這個平臺。
這就把大學引進人才的價值異化了,不但不會帶來學校聲譽的提升,還會讓大學遭遇質疑,敗壞學校的聲譽。近年來,每次大學與明星的“聯姻”,都沒有引來輿論叫好,而是被指責“媚俗”,沒有品格,是拿學校的教育資源、學術資源去和明星交換,喪失大學的精神。而對于明星而言,選擇大學,尤其是全職跳槽到大學,是為了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可是,到了大學后,卻發現大學在乎自己的僅是“名氣”,給自己的任務是獲得資源,完全把自己作為“花瓶”點綴學校,也大失所望。
有一些輿論把問題歸于名人自身,認為他們以自己獨特的身份,享有獨特的待遇,在大學里有某種特權。這是不了解大學管理體系的誤解。這里的主要問題,不是來自名人,而是大學。總體來說,在引進名人方面,大學居于主導地位,如果大學堅持聘用標準,明確崗位職責,對名人一視同仁,甚至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就不會出現眼下這種現象,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學校和名人合作的雙贏:學校獲得有豐富實踐經驗、很強社會影響力的師資,為傳統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而名人也在大學的平臺上實現個人職業生涯新的發展,對大學的教學和學術研究作出獨特的貢獻。
國務院前不久發布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該方案提出,要加快推進人事制度改革,積極完善崗位設置、分類管理、考核評價、績效工資分配、合理流動等制度,加大對領軍人才傾斜支持力度。我國高校當前的人事制度,還不適應建設一流大學的要求,有的大學還存在長期離崗編制空掛、吃空餉、因人設崗等問題,需要大學對這些問題進行清理。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公眾 名人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