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來,諾貝爾文學獎產生了一百多位得主,10月初,2015年度諾貝爾文學獎也正式揭曉。其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及他們的作品并非遙不可及,除了大學生,高中生甚至初中生也可以讀一讀。本期,京華時報記者專訪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李正榮和東直門中學語文老師孔祥華,請他們推薦適合中學生閱讀的諾獎得主相關書籍。
委員會授獎詞也值得一讀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李正榮認為,除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創作的作品本身,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給獲獎者的那些授獎詞也非常值得推薦給初中生或者是高中生。他認為,頒獎詞不僅體現了諾獎委員會的藝術標準,還體現了這個獎項倡導的思想內容標準,即這個文學獎非常看重作家在思想內容上做出的成就。
“諾貝爾獎項的頒獎詞從來都是極其短小的。所以,諾貝爾獎各類別委員會都格外小心翼翼斟酌這短小的一句,絕對字字推敲。頒獎詞既要表達對那些‘對人類幸福作出巨大貢獻’的人的肯定,又要盡量避免意想不到的指摘,因此,頒獎委員會在選詞造句上可謂下足了功夫。”李正榮說,“所以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不管是從思想內容上來說,還是從藝術表達題材上說,對中學生的閱讀都有很多好處,體會一下頒獎詞的表述,有利于提升他們更高一個層次的語文寫作水平。”
獲獎作品貫穿兩大主題
在東直門中學教高中語文的孔祥華每年都關注著諾貝爾文學獎。她總結,百年來的獲獎作品題材都不一樣,得主也涵蓋劇作家、詩人、小說家等各類。
但她發現,近幾年的獲獎作品其實貫穿著兩個主題,一是不分種族,不分地域,關注整個人類命運,比如像1964年的獲獎者薩特、1957年的加繆,他們的劇本即是體現人性、人類命運的作品代表,比如1983年獲獎者戈爾丁的作品《蠅王》,屬于站在人性的角度關注人類本身。另一類獲獎的理由可概括為:體現民族生活、民族性格,比如《百年孤獨》就有很好的體現,還有莫言的作品,以及日本、以色列、南非等國作家的相關讀物。
孔祥華介紹,在北京版語文教材里就有《百年孤獨》的片斷,《老人與海》也在必修教材里。平時教學中,講到現代詩的時候,一般會推薦英國的艾略特,講到小說的時候,會推薦川端康成,講到劇本時候,會推薦薩特的劇作。去年,她還專門組織高一學生去觀看了名作《死無葬身之地》。
孔祥華說,不管是不是獲獎作品,作為語文老師,這些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者的作品,她就會大力推薦。“從閱讀的角度來說,這些作品的內容、語言、表述方式都會對學生有提升。了解更多的名家名作,可以擴大他們的閱讀量和閱讀面”,孔祥華說,但她推薦過程中,更在意主題內容上是否關注到人類本身命運、體現民族性格。
“學生從小時候的只關注自己,到逐漸關注自己身邊人,再到能關注社會、世界、人類,這些諾獎相關作品都能幫助他做到這一點。比如閱讀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黑塞的《荒原狼》,皆能幫助學生打開對世界的認知。”孔祥華介紹。
比如今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比起其他年度頒獎詞更加耐人尋味。“復調書寫”表述了白俄羅斯女作家的獨特文體:藝術敘述和多種文獻征引的結合。“苦難”,顯然是指俄羅斯語相關區域人民的苦難,而“勇氣”是指女作家實錄歷史的勇氣。“紀念碑”一詞,又是一個具有俄羅斯文化淵源的詞,熟知俄羅斯文學傳統的人,都能背誦普希金的詩句“我為自己豎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紀念碑,人民走到那里的路上青草不再生長……”
“這幾個詞已經能體現作家想表達的思想內容,讓大家看到這個時代的這種苦難”,李正榮介紹,除了今年的頒獎詞,他還推薦中學生好好閱讀、細細品味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對于泰戈爾、葉芝、丘吉爾、莫言等的頒獎詞。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中學生 作品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