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何不想過兒童節?
面對這些不絕于耳的批評聲,也有人認為兒童節“匯演”不宜過度批判。
蒲公英評論作者王啟蒙寫道,作為教委工作人員,自己在參與組織“六一匯演”彩排時,會接觸到很多參加演出的小朋友們,雖然彩排了一遍又一遍,但在小朋友的臉上看不到抱怨、看不到不滿,他們都非常認真、非常投入,休息期間,互相有說有笑,有時還指出對方彩排時表演不到位的地方。有網友說的“六一匯演,完全沒有必要,會成為孩子新的負擔”是不成立的。
其次,“六一匯演彩排,耽誤孩子學習”也是值得商榷的。能夠參加“六一匯演”的孩子,一定是精挑細選的、有表演天賦的孩子,“六一匯演”是他們向領導、向家長、向同學充分展現自己的一個舞臺,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鍛煉機會。在整個匯演的過程中,孩子可以學到很多課堂上、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例如舞臺表演能力、當眾說話能力、動作協調能力等。而且,這樣的集體活動,對孩子們來說,一年也不會有幾次,參加表演的孩子是相當珍惜的,更不可能是一種累贅。如果有孩子覺得匯報演出是一種累贅,彩排太辛苦,又耽誤平時的學習,完全可以將演出的機會讓給別的孩子,會有想登上舞臺表演的孩子的。
“匯演”背后,學校管理者和活動組織者的思維方式值得反思。
我們不妨追問:為何一定要挑選那些有表演天賦的孩子上臺?作為兒童的節日,孩子們要向領導展現什么呢?即使是兒童的娛樂節日,也要把學習上對成績進行排名的思路引進來,也要向領導展示一下“功績”,如此做法又怎能不落人話柄?兒童節應該是兒童人人參與的、兒童自己的節日。
兒童節,說到底是孩子的節日,就該讓孩子享受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節日,在這一天能夠快快樂樂的。但在現實中,孩子的兒童節怎么過,卻由大人決定、由學校決定,乃至由教育主管部門決定,才招致小學生給教育局局長寫信訴苦。不管是孩子嫌過兒童節太累,還是孩子“要求不過兒童節”,歸根結底都是孩子在怎么過兒童節上沒有話語權的結果。要想孩子們愛兒童節,愿意過兒童節,就應該把兒童節還給孩子,想不想參加文藝演出、要不要舉辦文藝匯演,都交由孩子自己選擇,教育主管部門、學校以及家長做好服務工作就好。
所以,要想讓孩子們 “兒童節快樂”,首要的是把節日還給他們,讓他們所有人都能夠參與其中。即使要弄“六一匯演”也要保證他們自己是演出的主角,給予所有孩子參與的機會,還要確保演出的娛樂性質。
事實上,除了“文藝匯演”,和常見的“送玩具禮物給小朋友,或陪小孩外出吃大餐或游玩”之外,我們也可探討其他的慶祝方式。
每到“六一”,書店就會有兒童圖書的優惠活動,如果家長把圖書作為孩子的節日禮物,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要是在“六一”期間,去藝術展或者博物館逛一逛,增長一下見識,這也不錯。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參考一下國外的兒童是怎么過他們的兒童節的。可以借此拓展一下我們過節的方式。
巴西的兒童節在8月15日,這一天正好也是巴西的“全國防疫日”。所以,每到這個日子,各地的醫生們都要為孩子們看病,還要給5歲以下的兒童注射預防小兒麻痹癥的疫苗,表明政府十分關心兒童的健康。
新加坡節假日法規的第一條規定,10月1日兒童節當天不僅給小朋友放假,還要給所有大人放假。原因就在于如果只給小孩放假的話,大人都出去上班了,沒人陪小朋友玩,可憐的小朋友在兒童節當天只能在家看電視。
……
國際經驗不能在此一一列舉,但只要能夠讓孩子們的節日過得充實快樂,那么,別人家的好做法都值得我們借鑒。
正如前文所言,要想讓孩子們過一個快樂的兒童節,有兩個方面值得我們思考:一是讓兒童節里的所有活動是圍繞著兒童設計;二是在過節的方式上不拘泥,探索更加適合兒童的方式。
要想解決好這兩個問題,就需要社會力量的支持,尤其需要教育力量的支持。家庭和學校要給正在讀書的兒童提供幫助,要敢于轉變舊有觀念,能讓孩子在玩耍的前提下,增長一點知識最好。如果擔心我們把孩子的節日扭曲了,那就把時間交給他們好了。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孩子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