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學生民主能力不能止于組織選舉
開展學生會成員的全校普選,一改通常由校領導任命或由學生代表投票選舉的傳統,是民主教育很好的嘗試。正如校長所言,候選人有機會公開展示自我,有助于學生增強自信、拓展綜合能力;每一名學生都來投票選舉學生會成員,是在體驗民主權利的行使。然而,學生民主選舉不能代表民主教育的全部,因為,民主選舉只是民主的一種形式。進行民主教育,更為重要的目標在于,喚起學生的民主精神和態度、培養學生民主生活的能力。
有一部名為《請投我一票》的紀錄片,講述了某班小學生們選舉班長的過程。班長的選舉環節設置很嚴格,但其中卻發生了許多與民主精神相違背的事情,老師也并不在意。有的候選人,會鼓動“同僚”在其他人做才藝展示的時候起哄,并向同學許諾自己當上班長后的種種“好處”;有的候選人依靠父母的經濟實力,請全班同學坐輕軌、送小禮物。家長們也來做指導,有家長教孩子“賄選”的技巧,還有家長問孩子“當官了”有什么感覺……戲劇性的結局是,在做最后陳述時,給同學們發賀卡的候選人當選了班長。可以說,學生、老師和家長缺乏對民主的理解,學校對民主教育的實施也只流于表面。
古今中外,談論“民主”的思想家不計其數,觀點主張各不相同。但在這些駁雜的思想背后,“民主”的基本內核是人們共同生活,共同治理和建設出更好的社會。民主的實現,依賴參與者的能力素質、堅實的法制、合理的組織機構設置和有序的監督制約機制。因而,學校的民主教育,也應該體現這些民主的基本要素。不是有了像模像樣的民主選舉,民主教育就能一了百了。
從培養學生的民主能力來看,學生是否明確自己需要選舉什么樣的人,依據什么來評判候選人,非常關鍵。老師也應引導學生意識到,選舉出不同的人,會帶來不同的結果,“選民”須慎重選擇、自己承擔后果。從學生民主選舉的配套措施來看,需要有明確的班規扮演“憲法”的角色,以此說明處理班級事務的原則和底線是什么,班委不同成員的權力和職責如何,若不履行職責會有怎樣的后果,同學們如何監督和促進班委成員的工作等。例如,中小學生班干部選舉中經常出現“賄選”問題,這需要有選舉章程作出規定,出現“賄選”行為的候選人需接受何種程度的處罰。
更為根本的是,要培養學生民主的態度和意識。這要求老師和學校堅持共同參與的原則,在民主選舉之外,給予學生共同管理和自主決定的機會,從而喚起學生們對班級、學校甚至是社會事務的責任感,并學會有序地參與其中。而且,老師和校長自身,也要能懸置師生間的“個人恩怨”,心平氣和地看待學生的建議和訴求,學生們才有可能客觀分析多樣化的意見,尊重多元的知識,共享不同的經驗。
總之,學校里,學生對于良好民主生活的體驗,有助于他們樹立公民意識,在踏入社會以后,負責任地參與公共事務。而且,“教學相長”,希望好的學校民主教育,能讓老師、家庭同孩子們一起增強民主意識,深化對民主的理解。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能力 學生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