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飛翔會更有力量,我知道我要去的方向”,這兩句歌詞是95后山東女孩王靜最喜歡哼唱的。而她本人在現實中也干了一件“逆光飛翔”的事兒:放棄上重點大學,選擇讀技校。
2014年8月底,王靜以高考理科總分537分的成績(超過當年山東高考理科二本線十幾分),收到山東當地某重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19歲的農村娃王靜堅信自己“學好一門技術,一定比上本科還強”的判斷,放棄進入大學學習的機會,決定去技校學一門技術。
這樣的判斷在王靜看來有許多“前車之鑒”作為依據:家里親戚中許多人都念了大學,但他們一畢業就面臨“就業難”的問題,另外,不少人的工作甚至和本科所學專業基本毫無關系,薪水也就每月3000多元。而現在,已基本上可以確定,王靜的選擇是正確的。5月初,王靜因成績優異和表現突出,成為所在班級第一批被選拔到上海的實習生。實習公司是金屬加工業內著名的某日資企業。
實際上,像王靜這樣“逆光飛翔”且成功的,并非孤例,比如當年以660多的高分列青海省理科前5名的周浩,放棄北大讀技校,后來獲得第六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數控機床裝調與維修賽項項目的冠軍,并如愿以償地成為一名技師。
實際上,選擇讀大學還是讀技校,本來因人而異。但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千軍萬馬爭擠重點名校的獨木橋,于許多人其實并非是理性的選擇。以學歷論英雄,以白領為時尚,不論是否適合,都要爭相擠進大學的校門。如此“需求”之下的大學擴招,必然加劇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2013年教育部發布的《中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發展與就業報告》顯示,中職生就業率超過95%,已經高于目前大學生的就業率。而西安的北大畢業生賣肉、揚州的留德博士開餐館等人才倒置和錯位的新聞,近年來更是層出不窮。
人才價值觀錯位的另一個后果,則是技術工人的奇缺,高級技工后繼乏人趨勢日益凸現。在許多工廠,有些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已經無人生產。若干年后,我們將面臨靠誰來生產和制造“中國制造”的尷尬。這并非危言聳聽,據分析,現在不少地區進入工業化中后期,產業發展拉升了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技能人才將持續供不應求。
顯然,理性選擇今后的職業方向,既是現實社會對人才結構的需要,更可讓自身價值獲得最大化。“藍領”同樣能夠創造輝煌、超越平凡,比如倪志福、徐虎這樣的老一代“著名藍領”創造的非凡業績,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也因此,“逆光飛翔”對許多高考生有著很好的借鑒乃至示范的作用。一個有序的社會,永遠需要不同的社會分工,而不同職業都是平等的,不必受陳舊面子觀念的束縛,如喬布斯所說:“成就一番偉業的唯一途徑就是熱愛自己的事業!”
無論讀大學還是讀技校,能讓自己的價值得到發揮,才是最好的選擇。也只有自己熱愛的事業,才可能成就偉業,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技校 大學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 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 甘肅軌道 甘肅技校 甘肅職校 甘肅培訓 蘭州地鐵 蘭州技校 蘭州職校 蘭州培訓 蘭州鐵道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甘肅地鐵專業 蘭州鐵路軌道 蘭州鐵路乘務 蘭州軌道交通 蘭州乘務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