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所學校小學一年級新生家長會上,老師提出,考慮到孩子們還太小的實際情況,希望家長們貢獻點兒時間,一起來打掃一下教室,迎接新學期。還有的學校為了確保“精準貢獻”,甚至發給了家長一個調查表——“您能為學校作什么貢獻?”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學校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家庭教育、社區教育、社會教育密切配合、息息相關。在立體式教育構架中,家庭教育不可或缺,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支持與參與,可以保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亦能拓寬與延展教育的內涵與外延,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成長,全面的發展。長期以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聯系不緊密,相互脫節,形成不了合力,甚至產生相互掣肘現象,值得認真反思。
然而,家校合作,卻并不等于家長單向性的“作貢獻”,合作的基礎是平等,沒有平等就沒有合作。家長“作貢獻”顯然背離平等原則,不管家長自愿也好,被自愿也罷,這樣的合作牽連著物質利益,是一方對另一方的物質性索取,目的并不是指向學生本身,而是學校的需求;而家長提供給學校的物質利益,也并非真正為了學校的需要,而是以“貢獻物質利益”為代價獲取教師的信任與好感,換取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度。在這一連串的物質利益輸出與輸入過程中,明顯帶有功利性,使彼此的合作充滿著利益交換的成份。
教育是純粹的,容不得半點功利,以物質利益為指向的家校合作,只會讓教育變得功利與勢利,與教育的本質嚴重背離,不僅異化了家校關系,而且還會對學生的教育產生嚴重誤導,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之中栽下功利的種子,使他們過早地被世故與利益蒙蔽了純潔的雙眼。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教育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大,基本的辦學條件完全能夠保障學校的正常運轉,所謂的掃把、抹布、飲水機等物質需求,通過辦公經費完全可以得到有效解決,沒有任何爭取家長贊助的必要。事實上,真正的家校合作,絕非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而是超脫物質的精神支持。
家長是重要的資源,學生的家庭背景豐富多彩,家長也來自不同戰線、不同崗位、不同職業,其中潛藏著豐富的課程資源,值得學校教育工作者充分挖掘與利用。如開設“家長大講堂”,請具有某一特長的家長擔任主講教師,介紹自己的職業,為學生傳遞某一領域的前沿信息,讓學生形成職業概念,科學規劃自己的職業人生。通過某些家長,建立學校與社會的橋梁,讓學生走進工廠、走進鄉村、走進軍營、走進市場,了解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在生活世界中感受到社會的五彩斑斕。
再者,家長合作,需要充分調動家長參與學校教育與管理的積極主動性,使其主動自愿地為學校的發展出力。通過加強家長委員會建設,讓家長通過家長委員會參與學校的管理,使學校的管理更加科學,更加透明,更加優化。讓家長對學校涉及學生利益的事項予以監督,如校服的選購、食堂的監管等。通過家長志愿服務者,讓家長參與學生路隊護送、課外活動輔導,讓家長為學校教育貢獻力量。
當然,不管怎樣,家長參與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應遵循自愿原則,都不應摻雜任何功利性因素,這樣的活動對學校才是具有教育意義的,才是家校合作的準確定位。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單向性 家長 貢獻 甘肅|蘭州|技校|技工|中專|大專|甘肅技校|蘭州技校|職業學校|職業技術|高級技工|甘肅中專|甘肅大專|定向招生|高薪就業|城市軌道交通專業|汽車維修與美容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烹飪與酒店管理專業|工程司訓專業|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專業|計算機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