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誠資本創始人郭丹以前是學人機交互專業的高材生,偶然的機遇,他發現“互聯網+教育”前景很好,目前在K12領域,教育企業通過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向三四線城市拓展,郭丹認為,互聯網進入教育,需要重構產業價值鏈,哪家企業重構得合理,盈利模式就會顯現。
中高考改革為產業鏈帶來機遇
“互聯網+教育”已經是當下的熱門詞匯,然而,政策對教育培訓行業的引導不可忽視。“中高考改革是重大的政策紅利的釋放,將為產業鏈帶來機遇。”郭丹在談到中高考改革時表示。他認為,K12的業態是塊狀的,每個地區都不一樣,以前,高考以省為單位,中考以市為單位。但是統一之后,K12領域的培訓就打破了區域限制,變成了條狀。“這個政策有利于教育企業配置師資,加快向三四線城市的拓展速度。”
中高考改革也將綜合素質評價納入升學評價體系,在問到這將為培訓機構帶來什么機會時,郭丹表示,“綜合素質評價納入升學評價體系,將使素質教育變成應試教育。這會為素質教育中應試教育相關公司帶來創業機會。而泛素質教育與綜合素質評價不完全相關,不會對它帶來太大影響”。
三四線拓展K12需重構價值鏈
郭丹認為,三四線城市的K12培訓機構有兩個特征,第一,都能盈利,第二,都做不大。省會城市的K12培訓機構一年的營收規模最多能達1億-2億元。進入三四線城市的機構,需要思考怎么能夠使機構變大。K12培訓機構主要的功能分為四個方面:教學、管理、教研、招生。互聯網的進入在多大程度上為這四個方面帶來相應的改變,這很關鍵。
三四線城市的機構難以突破營收瓶頸,如何通過互聯網去改變?郭丹舉例,新東方在全國的全職老師有2萬多,而在北京有3萬專職的個體培訓老師。互聯網能改變的是,讓這些老師整合到一個品牌下面。比如說O2O讓小散戶統一到一個平臺中,為他們提供各種服務,提高了教學、管理等環節的效率。除此之外,O2O還輸出品牌,成為連接需求者和被需求者的平臺,這也就是價值鏈重構。例如,一起作業網從產品上的確帶來了改變,提升了效率,但并不代表它在商業上是成功的。郭丹坦言,K12在線企業的價值鏈重構方面,暫時沒有發現特別突出的企業。
2B市場遠大于2C
當前,在線教育領域中盒子魚、分豆教育都致力于2B,而猿輔導、瘋狂老師等都是2C模式。到底哪種模式更好呢?
郭丹認為,從市場容量上來看,2B市場遠遠大于2C。但是,中國之前的市場主要是渠道導向,并不是產品導向。但渠道一般與關系相關,2B的企業難以做大。現在的趨勢是2B市場,渠道與產品并重。這給我們所有做2B的企業帶來了相應的機會,但還是存在相應的壁壘。
郭丹進一步解釋道,K12領域大多數用戶的時間都在學校。真正的有效場景主要有課堂、作業、備考和考試。雖然這些方面學生占據的時間是不同的,課堂和作業的時間多,備考和考試的時間很少,但是所有的培訓機構都是圍繞備考和考試開展的。面向學校的很多產品解決的是課堂問題。C端的產品解決的是備考和考試等問題,主要是學生買單,但是學生課外時間少。C端的產品要求在更短的時間達成更好的效果。B端市場做渠道,C端市場是做產品。所以,這兩個市場完全不同,難以說哪種模式更好。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兩種模式都有機會。“一般來說,我們投資者主要看團隊、產品、數據和財務指標,不區分2B和2C。要看這些企業是否在重構古老而常青的商業。目前,這類機構不多,但是有幾個正在這么做。”郭丹表示。
高校就業培訓機會大
“當前,高校就業培訓機會大。”郭丹在談到高校教育時提出。他講道,國家逐漸意識到就業的問題,真正希望能夠在校內解決問題,學生可以直接就業。所以,國家釋放了大批政策紅利,將研究型大學和應用技術類大學區分開。應用技術類大學直接面向就業,應用技術類大學的教材、教師等都需要補充。此外,去年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三部委頒布《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要求實習和實訓占學分的30%以上。在培訓設備、培訓老師、教材、講義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機會。教學、培訓、實習實訓、就業,這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
他還提到,高校市場比K12市場更加多元,不僅僅圍繞就業展開。大學生有自主的消費能力,而且進入到半社會的狀態,有更廣泛的社交。全國有將近3000萬大學生,每年高校學生刷一卡通在食堂吃飯的規模大概有2500億元。高校消費市場和社群市場有很大的機會。目前,在高校市場方面,做得好的企業有惠科、新開普等。另外,很多上市公司正在這個領域進行嘗試。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價值鏈 互聯網 甘肅|蘭州|技校|技工|中專|大專|甘肅技校|蘭州技校|職業學校|職業技術|高級技工|甘肅中專|甘肅大專|定向招生|高薪就業|城市軌道交通專業|汽車維修與美容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烹飪與酒店管理專業|工程司訓專業|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專業|計算機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