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要純粹的理論課老師,你們都要去體驗真實生活,體驗工作現場。
作為雙師型教師,技能要長在手上,落在實處。一招鮮,吃遍天。”
“人啊,就是一個特殊的‘永動機’,只要適當休息與攝入食物,就可以循環往復地干活。”這是一個與機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教授曾經講過的話。但是,世上并無永動機。2012年寒冷的冬天,年僅48歲的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原院長王定祥教授因肺癌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學校、專業、學生和家人……
找小王,準能行
王定祥出生于1964年,是中南大學鐵道學院的優秀留校生,原為工程機械專業教師。1999年,剛剛由普通中專升格為高職院校的湖南交通職院求賢若渴,將王定祥“挖”了過來。
“我們不要純粹的理論課老師,你們都要去體驗真實生活,體驗工作現場。”
“別看你們已經是本科生、研究生了,這只是解決了學歷問題,其實你還什么都不是,必須到一線去學習。”
王定祥一直這樣嚴厲而苛刻地“催促”著青年教師們在實踐中成長。
“作為雙師型教師,技能要長在手上,落在實處。一招鮮,吃遍天。”王定祥這樣要求別人,更是這樣要求自己。關于王定祥的動手能力,流傳著一句話,“找小王,準能行”。
2000年,王定祥參加一次全國性的工程機械年會。當會務車爬到九寨溝高峰4500米處時,直喘粗氣,熄了火。車上的人都是工程機械專家,許多教材都是他們編寫的,但是沒有一個人能站出來解決問題。王定祥像個熟練的修理工,從司機那兒拿了工具,下車拆開油箱查明原因,用嘴吸一小口柴油,清洗油泵,再裝上去,汽車就神奇地發動了。
領導薦人,他敢頂回去
王定祥初來湖南交通職院時,學校只有汽車專業,沒有工程機械專業。王定祥擔任了高汽(1)班的班主任,將全院第一個汽車高職班送到畢業。學院后來從汽車專業里分離出工程機械專業,幾年后,又在此基礎上組建機電工程學院,王定祥任院長。
當時機電工程學院最缺師資,許多人向王定祥推薦教師,他卻十分慎重,經過面試后,如果不是他滿意的專業人才,即使是某位院領導著力推薦的,他也敢頂回去。
機電工程學院進人難,成了大家共識,但如果王定祥相中了某人,一旦向院領導申請審查,也自然就是“免檢產品”,因為院領導對他的選人十分放心。
幾年下來,王定祥得罪了不少人,但從學院人事處提供的各學院師資隊伍結構圖來看,機電工程學院的師資隊伍,無論從學歷、專業、年齡、梯隊結構看,都是非常合理的,為機電學院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2001年,學院安排教師蔣興方帶領學生到三一重工頂崗實習。“實習不是放羊!”王定祥要求帶隊教師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實踐。于是,蔣興方與學生一起睡上下鋪,一起軍訓,一起用餐,有時還得忍受蚊叮蟲咬。付出獲得了回報,蔣興方對學生的實習情況了如指掌,也對企業的實際生產需求有了更深的了解,并為校企聯合辦學帶來許多新信息。
由教師帶領學生實習實踐,或教師直接頂替一個生產工人崗位的做法,后來在學院發展成為“百名教師下企業”的師資實訓制度。
學生就業,一個不能少
王定祥帶的是湖南交通職院第一個高職班。第一個班的辦學質量如何、學生就業如何,直接關系學院今后的發展。在王定祥的嚴格要求下,到畢業時,全班35人,有27人通過三一重工的考核,被錄為正式員工。另外8名學生,王定祥動用自己的一切關系,在中鐵五局、山河智能等單位為他們安排了崗位。
保證學生就業一個不能少,王定祥有底氣,因為他的學生不僅專業強,懂技術,而且會說會寫,素質全面。他當班主任的時候,經常帶著學生到省植物園等地,開展求生訓練等素質拓展活動,培養學生的生活本領和節儉意識。
王定祥離世,讓他們家的天空黑暗了一半。他的妻子鄧文輝對記者說:“你永遠無法想象他有多忙。”從引領汽車專業發展,到設立機械工程專業,再到創建機電工程學院,那么多教材要寫、大綱要編、專業要謀劃,作為一個具體的設計者,王定祥從不停息。2008年,他被查出患有肺癌,依舊堅持邊工作邊治療。
“他仗著當年讀高中時考上過飛行員的好身體,一直玩命工作,身體透支得太厲害了。我們成家多年,他沒有陪我逛過一次商店。”鄧文輝哭著說。
“引進一個人才,振興一個專業,發展一個學院。”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師生會永遠記得他——自稱為“永動機”的教授王定祥。
相關熱詞搜索:永動機 王定祥 甘肅|蘭州|技校|技工|中專|大專|甘肅技校|蘭州技校|職業學校|職業技術|高級技工|甘肅中專|甘肅大專|定向招生|高薪就業|城市軌道交通專業|汽車維修與美容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烹飪與酒店管理專業|工程司訓專業|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專業|計算機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