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讓班里同學兩兩結成小組,在練習、背誦對話時,進度稍快的小組可以開發新的對話材料,而相對薄弱的小組則只需要把內容順利地讀下來。”在世界比較教育大會召開期間,北京師范大學繼續教育與培訓學院、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共同舉辦了世界教育名師名家“對話北京”活動,一位中國的小學英語教師在活動中分享著自己在教學中的經驗。
“學生的家長允許老師們采取這種差異化教學嗎?”這時,坐在臺上的來自意大利都林大學的莫妮卡·艾萊納(MonicaElena)教授提出質疑,表示意大利的家長一般不接受這樣的差異化教學。
在近3個小時的對話活動中,來自意大利、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法國的教育學者們分享各自國家的教育現狀、政策和理念。當被提問“如何在教學中幫助后進學生”時,國內外的學者和教師的討論被推向高潮。
“作為家長,我也不能接受差異化教學。”一位現場觀眾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她10歲的兒子曾在美國生活一年。回到中國后,他的中文水平明顯落后于其他同學。國內學校的老師并沒有特別指導他,而是鼓勵他慢慢接受。但是,為了不再進一步拉大與同齡孩子的差距,這位女士聘請家教為孩子進行一對一指導。
“保持中立是好教師最基本的標準,”來自法國的中學數學老師安格尼斯·諾曼德(AgnesNormand)說:“一位好教師不會去評價他的學生,也不會給學生‘貼標簽’,只是盡自己的努力去輔助陪伴學生成長。”雖然法國規定中學教師的工作時間是每周18個小時,但她表示,自己的實際工作量遠超這個數字。她的周末通常用來備課或者是輔導一些有特殊困難的學生,在她看來,教師職責之一就是陪伴學生。
法國特斯拉堡大學的羅穆阿德·諾曼德(RomualdNornand)教授則從法國教育、哲學和文化的角度進行分析。他認為,平等觀念在法國教師群體中是被普遍認可的,無論學生來自怎樣的社會經濟背景和學習表現,老師在教學中都會注意保持公平。
對此,莫妮卡·艾萊納表示贊同。她介紹說,公平在意大利的教學中體現在老師在班級里面會用同樣的方法教授所有學生,讓大家的教育目的都一樣,把學生集中起來學習,這是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據我們最新的調查顯示,只有1/5的意大利教師會在課堂中對不同群體的教學有所差別。”她說。
然而,加拿大的教師卻擁有很大的自主性。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教授郭燕表示,加拿大各省政府都鼓勵教師個性化教學,雖然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是相同的,但是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會布置不同的課后作業,閱讀量的要求也會不同。
加拿大的做法與中國傳統的“因材施教”觀念不謀而合,因為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領悟力和學習節奏,學習內容上應當有所區分。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的周小超認為,應該以學生的需要來決定老師教什么,以學生的接受水平評價老師的教學水平。為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第二實驗小學允許在某一學科中學有余力的學生跨班或跨年級選課。同時,某個學科中的特長生可以在課堂中進行總結性發言,而將學習或實驗的具體過程和思考留給其他學生。
最后,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教授安托尼·韋爾奇(AnthonyWelch)對教育公平提出了更多的追問:“‘公平’一詞到底是什么意思?當一位教師已經了解清楚班級同學水平差異的時候,應該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夠確保真正意義上的公平?教師應該在成績較差一點的學生身上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幫助他們提高成績嗎?但這是否又意味著那些學習成績優異、有學習天賦的學生失去了老師關注,而無法取得進一步提高的機會?”
這些問題,不但引起了全場教育者的思考,也值得全球教育者深思。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教育者 教學 甘肅|蘭州|技校|技工|中專|大專|甘肅技校|蘭州技校|職業學校|職業技術|高級技工|甘肅中專|甘肅大專|定向招生|高薪就業|城市軌道交通專業|汽車維修與美容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烹飪與酒店管理專業|工程司訓專業|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專業|計算機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