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冠軍”概念由德國管理大師赫爾曼·西蒙首先提出,指的是一大批中小企業在某些細分的行業領域可以做到全球領先,卻不被外人所知,稱得上是“隱形冠軍”。
對產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根植于以制造業見長的德語區國家。調查發現,約55%的“隱形冠軍”集中在德國、瑞士和奧地利3個國家。這批成功中小企業的共同特點是,專注生產和制造,注重創新研發,并擁有大批高技能的勞動力。
產品質量的背后是高素質的人才。雙元職業教育模式也是德語區國家的共性,這一職業教育模式為制造業和服務業輸送了大批高質量的勞動力。
大約40%的奧地利學生在完成義務制教育后要接受2到4年不等的雙元制職業教育,而不是上大學。雙元制職業教育在奧地利有很長的歷史,經濟部聯合商會等負責管理和支持接收學徒的工廠,教育部牽頭負責職業學校的培訓。
為什么企業愿意花時間、人力物力和財力,接收和培訓學徒工?在奧地利經濟教育研究所經理托馬斯·馬亞眼里,答案很簡單,在奧地利企業、商會以及各個行業協會看來,學徒培訓是企業的一部分。
完成學徒培訓后,接下來是多種多樣的繼續教育和職業選擇,既可以成為某個領域的專業人才,也可以進入管理崗位,或者從事自由職業。數據顯示,目前奧地利的企業家中約40%的人有過學徒培訓的經歷。
一名在德國某核電站工作的工程師說,在德國,技術工人待遇并不比工程師差太多,基本能夠保證一家人過上體面的生活。穩定的生活保障令技術工人們踏實而不浮躁,專注自己的工作一絲不茍。
根植于德語區國家制造業的“工匠精神”,離不開歷史的傳承,離不開追求品質和創新的企業文化,離不開成熟的職業教育體系,更離不開社會對工匠價值的認可與尊重。正是這種“工匠精神”成為了培養德語區國家“隱形冠軍”的沃土。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工匠 冠軍 精神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 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 甘肅軌道 甘肅技校 甘肅職校 甘肅培訓 蘭州地鐵 蘭州技校 蘭州職校 蘭州培訓 蘭州鐵道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甘肅地鐵專業 蘭州鐵路軌道 蘭州鐵路乘務 蘭州軌道交通 蘭州乘務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