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5日,停泊在山東青島港的浮吊船“瑞航05”正在辦理海關通關手續,將駛向孟加拉國。這是我國中標的最大國際橋梁項目孟加拉國吉大港帕德瑪大橋主橋建造工程的新設備。帕德瑪大橋主橋是連接中國與東南亞的“泛亞鐵路”的重要通道之一。
日本、新加坡、德國等國家都曾經歷經濟轉型升級過程,它們實施的一系列政策,在推動國民生產體系質量與效率提升、提高國民收入水平方面富有成效,成為持續增強國家競爭能力的重要舉措。它們的經驗對于經濟新常態下的中國具有借鑒意義
讓“用質量去競爭”成為國民共識
日本和新加坡通過國民運動轉變國民觀念,讓企業、國民充分認識到持續改善生產效率與質量的高度重要性,并成功地讓社會各階層都積極參與到提升生產效率和質量的活動中來。“日本制造”曾是劣質產品的代名詞,缺乏國際競爭力。20世紀60年代,日本把“質量救國”作為國家戰略,在全國范圍推廣全面質量管理。日本科學技術聯盟設立質量管理研究小組,創立質量管理月等制度,迅速提升了質量水平。“質量救國”戰略保證了日本1960至1970年“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實現,最終促使其工業競爭力超過美歐。日本沿著質量強國道路繼續前行,1999年頒布《制造基礎技術振興基本法》,明確規定了國家、公共團體、生產經營者在促進生產基礎技術方面的職責。一些日本企業提出了持續改善效率和質量的經營理念、管理思想和具體做法。此外,產業專家、管理研究者、企業家、管理者、各階層員工都積極參加到持續改善效率和質量的活動中,這些理念和思想深入人心。
20世紀80年代初,新加坡勞動力市場緊缺,工資水平上升,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力面臨嚴峻挑戰,經濟持續發展動力不足,新加坡領導人認識到本國生產力遠遠落后于競爭對手,決定發起全國性的生產力運動,并在國家和公司層面全面開展。新加坡還仿效日本把每年11月定為“生產力月”。通過生產力運動,新加坡政府向每個國民灌輸發展生產力(提升生產體系的效率與質量)的理念,讓各階層國民充分認識到提升效率與質量的重要性,并積極參與到發展生產力的活動中來。30余年來,新加坡政府始終通過宣傳和教育,向國民強調提升效率與質量對國家和提升國民收入水平的重要作用。近年來,提升生產力又成為新加坡國家戰略的優先選項。
19世紀80年代,德國作為后發工業國家,因冒仿英法美等國產品并以廉價沖擊市場,使“德國制造”成為一種歧視性標簽。德國工業界開始反思,并嚴格質量管理,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法律法規—行業標準—質量認證”體系。一是完善法律法規。例如《設備安全法》《產品安全法》《食品法》等,范圍廣泛的法律體系成為德國產品質量的根本保證。二是統一行業標準。德國標準化學會制定的標準覆蓋幾乎所有工業領域,保證產品品質和性能的穩定性。三是客觀的認證體系。質量認證機構既保證了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又向消費者證明產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到19世紀末期,“德國制造”基本扭轉了在世人心目中的負面印象。20世紀50年代,德國實施“以質量推動品牌建設,以品牌助推產品出口”的國策,制造業在二戰后迅速崛起。“用質量去競爭”逐漸成為大多數德國企業的座右銘,很快“德國制造”成為品質和信譽的代名詞。在德國,對于技術、效率、品質近乎苛刻的追求,早已深入人心,并成為“德國制造”的靈魂。
設置專門機構助推生產力提升
為幫助企業甚至公共部門持續提升效率與質量,日本與新加坡政府專門設立了特定機構。在日本,持續改善生產效率與質量逐漸成為企業的自發行動,同時得到日本科學技術聯盟、日本生產力中心與日本管理協會這3個非營利組織的幫助。它們為企業提供課程、研討、咨詢、國際交流、設立生產力與質量獎項以及其它支持機制,這些活動也得到了日本政府的資助。
新加坡先后成立生產力中心和生產力促進委員會,二者在生產力運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們圍繞生產效率與質量提升這個核心領域,組織技術專家、管理專家、企業管理人員、工人等各階層人士展開研究,總結先進企業經驗,為企業提升生產率提供課程培訓、論壇和研討會、參觀學習先進企業、提供技術與管理咨詢甚至解決方案,極大促進了不同機構與個人參與到活動中來,并推動了先進技術與先進管理經驗的研究、應用和傳播。生產力促進委員會除上述職能外,還與亞洲生產力組織、日本海外技術研修者協會就提升生產率與工作技能培訓等領域展開合作,并與日本國際協力機構合作發起“生產力發展計劃”。這些國際合作為新加坡提升生產率發揮了重要作用。
德國雖然沒有設立專門助推生產力發展的特定機構,但官方性質的德國技術轉移中心、半官方性質的弗朗霍夫學會,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著從技術方面助推企業效率與質量提升的功能;德國的工業協會、商會則為企業提供政策、科技、管理等方面咨詢服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助推作用。
幫助中小企業增強技術能力
日本政府在二戰后初期就開始實施中小企業評價系統工程,并為此成立中小企業診斷協會。評價系統是經國家授權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企業診斷與咨詢服務、改善建議的系統,其目標是提升中小企業的效率與能力。中小企業大學是評價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嚴格培訓中小企業咨詢師,并對合格者予以認證,合格者獲取中小企業大學的認證后,會自動獲得通產省(后改為經產省)頒發的企業咨詢師證書與相應從業資格。中小企業大學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企業評價系統診斷與咨詢服務的高質量。2004年,日本將幾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組織合并成中小型企業和區域創新組織,并于2006年對評價系統優化,更突出評價系統的實際應用性。日本的企業評價系統經過多年有效實施,對提升中小企業生產效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幫助中小企業提升生產率也是新加坡政府的一項重要政策。政策的執行需要政府與商會和商業協會合作。新加坡眾多商會和商業協會中有5個企業發展中心,里面有許多商業顧問可以給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咨詢建議,包括尋找適合中小企業發展的政府扶持項目,幫助中小企業尋求融資,為其提供公司管理、生產管理、人力資源、公司運轉等方面的咨詢服務。新加坡生產率中心則為中小企業提高生產率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及相應經營管理方面的建議。
德國政府同樣重視幫助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德國技術轉移中心和弗朗霍夫學會主要為中小企業提供科技、技術、產品開發方面的咨詢服務,幫助企業提升技術能力、效率與產品質量以及新產品開發。政府還通過補貼方式鼓勵中小企業接受專業技術、創新及相應管理方面的咨詢服務,以便讓企業更好適應日益復雜的經濟環境和不斷加快的技術更新速度。
建設科工院校與職業教育網
日本、新加坡、德國都高度重視產業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本的提升,并將此作為推動國民經濟體系效率提升與生產力水平躍升的極為重要的手段,其成效顯著。這三個國家一方面重視高水平科技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的建設,為國民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的科技、工程技術人才,另一方面極為重視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建立員工終身學習體系。
自明治維新開始,日本就高度重視高水平科技大學的建設,這些科技大學為日本培養了不少高素質科技人才,為日本產業發展與效率提升做出重要貢獻。新加坡同樣致力于建設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理工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是世界頂尖的科技大學之一,為本國經濟發展與生產力水平提升培養了很多具有國際水準的科技、管理人才;而1992年成立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也為國家建設輸送了一批批高素質的工程技術人員。
德國歷來重視高水平理工大學的建設,9所理工大學形成的理工大學聯盟歷史悠久且享有國際盛名。20世紀60年代,聯邦德國經濟進入飛躍發展階段,社會需要大量實用型高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聯邦及州政府為順應這一要求,大力發展應用科技大學。應用科技大學面向市場,根據經濟發展與產業需求調整專業設置,設立理論與實踐交叉循環的課程體系,企業密切參與教育過程,其畢業生由于良好的專業素質與豐富的實踐經驗非常受企業歡迎。德國70%的工程師都畢業于應用科技大學。
這三個國家不但高度重視尖端科技人才、精英型技術人才的培養,還特別重視職業技術、技能的教育與培訓,強調技術技能培訓內容與目標產業勞動需求的匹配,強調培訓項目及內容的設置應隨著經濟發展與技術變遷過程中對勞動技能要求的變化而及時調整。
比如,日本制定《職業能力開發促進法》,并建立以學校職業教育、公共職業教育與企業職業教育為主要構成的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其教育體系結構既有初、中、高各種層次銜接,又有國、公、私各種類型,使日本形成了較密集、高效的“職教網”,進而有效提升了整個職業教育體系的質量與效率。高效優質的職業教育體系是促進日本經濟發展與持續改善的一個重要因素。
德國制定了《聯邦職業教育法》,建立起著名的“雙軌制”職業教育體系,即企業與職業技術院校合作培養技能人才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雙軌制”教育體系將職業實踐的學習與專業知識、普通文化知識緊密結合起來,培養出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成為德國制造業效率與質量持續提升的重要源泉,也是德國制造競爭優勢的重要構成。
在新加坡,全國人力資源委員會根據國家中長期人力資源的規劃和需求,制定相應的實施方案與策略,明確量化目標,在4—5年時間內,根據學生類型、數量和特定技能要求,由各大學和理工學院進行培養。同時,政府資金將按照職業教育培訓計劃與人力資源規劃給予支持。在繼續教育方面,政府通過提供一系列多元的技能培訓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使培訓范圍擴大到所有層次員工的職業技能和競爭力。
構建完善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
從20世紀60年代末期開始,日本制造逐漸成為高質量產品的代表。這一成果得益于兩股重要力量推動:一是持續改善理念、思想及先進經驗的成熟和推廣;二是日本政府自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構建完善的、嚴格保護消費者權益制度體系。許多日本學者的研究表明,日本實施的嚴格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包括集團訴訟、具有震懾力的懲罰性賠款、生產方舉證責任、嚴格追究相關責任人的刑事責任等),對于倒逼日本企業持續提升產品質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德國則全方位嚴格保護消費者權益。首先,從法律上制定了《消費者保護法》《食品法》《日用品法》《產品擔保法》和《消費信貸法》,條款規定非常詳盡。其次,在聯邦政府中設立消費者保護部,建立成熟的消費者協會網絡,并且有大量獨立的產品檢驗組織。這些法律和機構成為消費者維權最有力的保障,同時迫使企業必須充分保證產品質量,否則會面臨嚴苛的處罰以及由此帶來的巨大經濟損失。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視野 效率 質量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 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 甘肅軌道 甘肅技校 甘肅職校 甘肅培訓 蘭州地鐵 蘭州技校 蘭州職校 蘭州培訓 蘭州鐵道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甘肅地鐵專業 蘭州鐵路軌道 蘭州鐵路乘務 蘭州軌道交通 蘭州乘務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