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高價值理想,是“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所謂自由,是指人們在發展過程中,不受社會和他人的干擾,尤其是人為力量的約束。所謂全面,是指人的活動、能力、社會關系、自由個性和人類整體的全面發展。然而,“自由”并非無拘無束,而是建立在遵循客觀規律和國家法律、不損害社會和他人利益的基礎上。自由發展強調發展的形式,是指人們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志愿,選擇發展路徑。“全面”并非面面俱到和平均發展,而是需要尊重個人的興趣和身心發展規律。人的全面發展強調發展的內容,關注與“過去”相比,“現在”的進步和發展,以及人作為社會人的完整性。在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中,休閑從兩個方面得到隱喻。其一,休閑既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前提條件,又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目的實現;其二,未來社會中休閑是每個人都可以享有的權利。
隨著休閑時間的不斷增多,如何將其轉化為使每個人都得到自由全面發展的時間變得尤為重要。古希臘人在兩千多年前已提出:“自由人如果不想使自己的生活淪為災難,就一定要接受休閑人生的教育”。可見,休閑教育對“成為人”的重要性。希臘文的schole或skole所代表的含義為“休閑”,后來引申出拉丁文的scola和英文的school(學校)及scholar(學者),這說明了休閑在古希臘常常泛指為學習活動,顯示了休閑和教育之間密切的關系。休閑教育是以內在興趣為學習動力,讓人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的學習支配自由時間來最大化地激發個人潛能,從而獲得自我滿足,并提升整體生活質量,以使人發展成為“完整的社會人”為目的,以發展個性、社交、情智為核心設計教育內容,是一種“為生活做準備的教育”。
大學生作為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是未來社會進步的主要推動力。從大學生這樣一個有豐厚的文化修養、代表著年輕活力的特殊群體開始逐步普及休閑教育,更能提高全民休閑教育的質量和成效。
大學之前,應試教育模式使我國學生可自由支配的時間非常有限,邁入大學校門后,面對驟然增多的自由,本應將其轉化為促進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機遇,卻由于我國大學休閑教育的匱乏,導致不少學生無法合理安排自己的休閑生活,進而錯失了自我發展的良機。也有不少大學生本著實用主義的原則,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專業知識的學習上,很少涉獵其他方面的知識。久而久之,很多大學生不知如何掌握自己的生活,忽視了對生命價值的追求,失去了人的主體性。同時,由于休閑知識和技能的匱乏,大學生很難進行高層次的休閑活動,本應成為“完整的社會人”的大學生變成了“單向度的人”,“書呆子”竟變成了很多高學歷人的代名詞。
對我國大學生休閑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已經有不少大學生逐漸認識到休閑對于實現個人發展的價值,轉變了休閑就是游手好閑、吃喝玩樂的觀念,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休閑活動。然而,我國大學生的休閑實踐活動仍處于較低層次,上網、閑聊、打游戲等行為只會使大量自由時間被消耗,甚至腐蝕身心。以上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國大學生休閑教育的不足所造成的。
大學作為高等人才的培養機構,大學教育作為最具人性并最富人文關懷的平臺,理應關注未來的公民生活,關注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休閑,既是休養生息,又是講求生活的品質;既是“成為人”的舞臺,又是人的精神后花園。對大學生進行休閑教育,是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這個普遍有閑的時代,使其成為視野開闊、德才兼備、胸懷寬廣、開拓創新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人的重要手段。
針對我國大學生的休閑現狀,以及我國高等教育現存的問題,在大學開展休閑教育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保證教育內容的多樣性和開放性,不僅要注重休閑技能和知識的傳授,更要關注正確的休閑態度的培養,以及審美能力、創新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二是教學形式強調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結合,重視休閑氛圍的營造,多增加課外實踐的機會;三是教學方法上講求體驗式教學,關注“自由的”技藝,強調休閑教育的過程而不只是教學的內容和結果,使休閑教育更多地作為一種教育方法,使休閑意識潛移默化地成為一種自覺的思維;四是注重學習方式的靈活多樣,使受教育者根據自己的能力、愿望和需求,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五是考核和評價方式側重于學生的多維發展、生活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休閑教育充分認識到教育的基本任務是使人們更好地生活,在肯定人的自然天性和擁有自由選擇休閑方式的權利的同時,通過系統科學的方法,幫助個人發現自我,培養興趣愛好、休閑價值觀、鑒賞能力和休閑技能,最終提高人的整體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