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門在制定就近入學政策時,不僅要嚴格查處擇校亂象,更應該將學區劃分上盡量做到公平公開,進一步推進學區確定的公開化、決策的科學化,杜絕暗箱操作的可能
因家門口有個小學不能上,孩子卻要跑到一公里外的學校上學,南京市民顧某將南京市建鄴區教育局告上法庭。3月21日下午,備受關注的“顧某訴教育局重新劃分施教區”一案,在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法院當庭作出終審宣判: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雖然原告敗訴,但這起“就近入學”案給教育部門如何均衡教育資源提了醒。就“劃片入學”政策而言,一般教育部門在學區房劃定之初,會考慮到近幾年適齡兒童的人數和學校招生人數的比例關系,制定周圍哪些小區可以進入學區房名單,過一兩年后根據具體情況再略做調整,就會進入相對穩定期。畢竟,學區房如果變動太大,可能會造成部分家庭幾年前的投資化為烏有——相同地理位置類似條件的相鄰小區,因為是否屬學區房,每平方米房價可以相差上萬,所以教育部門在制定政策時會相對謹慎。但就現實情況來看,有些學區房的劃分也未必就完全合情合理,例如“就近入學”案中顧某的孩子,就需要經過8條馬路、8個紅綠燈才能上學。
之所以讓諸多學生家長萬分糾結,病根還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呈現出“馬太效應”式的分布狀態,資金、資源向少數優質學校集中,“豪華校”“重點校”強者恒強。正如教育部基礎一司司長王定華所言,擇校熱需標本兼治。
而教育均衡并非一蹴而就,故在治本完成之前,治標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育部門在制定就近入學政策時,不僅要嚴格查處擇校亂象,堵住“條子生”“關系生”的口子,進一步壓縮特長生錄取的比例,讓義務教育階段的“義務”二字名副其實,更應該將學區劃分上盡量做到公平公開,進一步推進學區確定的公開化、決策的科學化,杜絕暗箱操作的可能。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教育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