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統理念下的創業不同,“互聯網+”時代的創業者更善于利用互聯網,而天使投資人也更看重具備互聯網思維的創客項目。于是,“流量”、“獲客成本”、“客戶轉換率”等新詞匯,也成為天使人考量創業公司估值的重要參數。
不過,經受去年浮躁的融資環境和虛高的公司估值洗禮后,天使人及創客如今更為理性和務實,他們不再盲目追逐市場的“風口”,更加關注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及資產變現能力,在放慢腳步的同時也在加緊苦練內功。
早春的中關村創業一條街,似乎還留有資本寒冬的陣陣涼意。
但隨著天氣漸漸轉暖,各地心懷夢想的創業者仍慕名而至,教育、文娛、VR,以及互聯網金融等熱門行業,依舊聚集了來自創客及天使人的大量人氣。
過去的一年中,一大批年輕創業者加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洪流——他們渴望財務自由,更渴望實現自我;他們拋灑汗水,無懼資本寒冬;他們或成功融資意氣風發,或仍奔走在夢想的路上……
創業咖啡不再“燙”
猴年正月尚未過完,來自東北的創業者廖黎就帶著一份“互聯網+體育”的融資計劃書,奔赴中關村——這里被無數年輕人尊為“創業圣地”。此次來京,除了向中關村同行“取經”外,還有一個目的,即為自己的創業項目找一個靠譜的天使投資。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自稱對互聯網體育研究七年的廖黎頻繁來京,尋找合作伙伴,面見各路投資人,他的目標是獲得著名天使投資的合作機會。在一次次碰壁之后,他漸漸放低了自己的引資標準——“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總長220米的中關村創業大街上,每天都有無數類似廖黎一樣的年輕創客,從各地慕名而至,盡管去年下半年以來的資本寒冬,讓不少意志不堅的人重歸職場,但仍有不少幸運的創客,在這里獲得了人生第一份投資。
創客們來這里找投資,天使人來這里找項目——基于雙方信息不對等衍生出的商業模式,讓各類創業咖啡店等創業中介機構聚集于此,點一杯價值15元的咖啡,創客們就能坐上一天,感受激情與資本的匯聚、碰撞。
在一家知名創業咖啡廳的開業早期,身在某科技媒體的成華就曾在這里舉辦了幾十場“投資人面對面”的線下活動。每周五下午兩點,成華以主辦方的名義邀請的天使人、創業導師、媒體團,點評來自各地創客們的繽紛創意。
由于創業者、投資人參與度高,彼此分享干貨,這一形式頗受歡迎,而在與他們的互動與交流中,熱血沸騰的成華,也漸漸有了辭職創業的念頭,去年冬天,他如愿加盟了這條街上的一家創業團隊。
如同其他創業中介機構,這里也以定期舉辦天使人與創客交流會,并以撮合后抽取股份提成為商業模式,在公司會客廳的一面醒目的“天使墻”上,柳傳志、俞敏洪、徐小平等著名天使人均赫赫在目。
“去年上半年這條街非常熱鬧,創業人與投資人情緒都十分高漲,但去年下半年后,盡管人氣還在,但相比鼎盛期已冷清了很多。”成華告訴上證報記者,資本寒冬正是導致中關村創業咖啡由“燙”轉“涼”的直接原因。
在燃燒三個月的激情后,成華最近選擇了離職,目標是成熟的創業公司,盡管每年節后都是招聘的高峰期,但他卻感到,找到一份如意的崗位并不容易——好公司都格外在意學歷、履歷,當然最好是90后,而成華已是“35+”了!
與中關村“創業圣地”齊名的,是位于望京SOHO的“創業天堂”,這里因聚集了螞蟻金服、雪球網等著名互聯網公司,也被很多草根創業者視為創業的又一沃土。而在此附近,有一條街被視為O2O必爭之地的“地推(地面推廣人員)一條街”。
最近一年,辦公地位于望京SOHO的天使人王鑫,就曾近距離感受到創投情緒的冷暖。“去年這條街上,每天午餐時間,到處都是創業公司的地推人員掃碼送禮品,現在已經十分冷落了。”
在王鑫看來,去年資本狂熱追逐O2O等行業,不少創客拿到投資人的錢搞地推,短時間內也確實爭取了大量的客戶,但現在看來,靠燒錢帶來的業務激增多是“虛擬需求”——注冊用戶,只有極少轉化為消費用戶。
“任何行業都是有周期的,創投環境亦是如此,市場回調反而讓我們松了一口氣!”上述天使人坦言,去年上半年資本狂熱,他們一度很“焦慮”,因為一些看好的公司太貴,有點“看不起了”,現在這些公司估值又到了合理的位置。
“地段、地段、還是地段!”在傳統的實體創業理念下,地段的租售成本成為創業者不可豁免的重要開支,而在“互聯網+”時代的創業語境下,“流量”則取代了“地段”成為創客們最為在意的外部條件。
一款新產品,一家新公司,能否從數以萬計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互聯網,而將一個潛在用戶爭取為自己客戶的成本,即“獲客成本”,這要么靠流量平臺來競價,要么通過地推,諸如掃碼送禮品。
與傳統的實體創業的區域局限性相比,創客借助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的翅膀,能將客戶的滲透率迅速地突破地域邊界,這對創客背后的天使人而言,后者的成長速度與估值水平也更具備想象空間。
如何在“互聯網+”時代迅速崛起?上證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些誕生于互聯網時代的創客們幾乎無一例外地重視公司的推廣,有錢的一擲千金競價排名,并海量投放硬廣告;錢少的則精耕自媒體、公眾號、APP,精準定位目標群體。
在加盟某互聯網餐飲創業公司之前,劉興曾有過多年的西餐從業經驗,期間也開過西餐廳,但每年不斷攀升的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吞噬著本就不多的餐廳利潤,直到一年多前與創始人董靚一見如故,決心做一家全線上西餐廳。
曾供職于某知名互聯網公司的董靚,創業想法是希望做一家“互聯網+西餐”,模式是可以大規模復制的。從最初的每天幾十單,到目前每天近萬單,盡管做線上餐飲也很辛勞,但這個創業團隊很享受公司成長的過程。
據該公司負責市場的另一位創始人介紹,他們并沒有斥巨資進行推廣,有限的資金僅用來經營公眾號及事件營銷,目前該公眾號擁有40萬粉絲,很多粉絲通過口碑相傳而來,盡管如此,他們的平均“獲客成本”仍高達20元。
相比“互聯網+西餐”20元的“獲客成本”,互聯網金融的“獲客成本”要高達數百元。據一位互聯網金融業內人士透露,很多互聯網金融公司通過競價排名獲取新客戶,他們做過統計,搜索點擊的客戶轉換率僅1%,即平均“獲客成本”達500-600元。
上述業內人士所言的互聯網金融動輒數百元的“獲客成本”并不夸張。談及高昂的“獲客成本”,平安理財網創始人宋博感慨,從某種程度上講,大型流量平臺上競價排名價格逐級抬高,與去年部分燒錢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激進營銷有關。
宋博生于1985年,辦公地位于中關村E世界9層一處并不起眼的位置,相比其他燒錢的同行,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資產端的篩選上。“只要資產質量好,并能掌控住風險,資金會主動找上門的。”他說。
面對高企的“獲客成本”,不少創業公司不堪重負,不得不走上一條靠精耕自媒體獲取粉絲,進而通過一定返券、獎勵等優惠活動轉換為消費客戶,這一模式在以消費體驗為主的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餐飲上使用更廣。
將線下“一對一教育”搬至線上的三好網創始人何強透露稱,目前他們公司30%的員工負責自媒體,其中經營包括官微、教師幫社群等公眾號,還有為數眾多的微信群,其學生用戶中轉換率高達60%。
將社群粉絲轉換為消費客戶,并不意味著營銷的完成?;ヂ摼W教育的首次體驗效果至關重要。為達到極致滿意度,去年至今,何強的工作重心放在售后上,他們時常要站在學生樓下,以保證第一時間出現在家長面前。
好消息是,隨著資本寒冬的到來,創業公司肆無忌憚的燒錢模式不可持續,加上部分燒錢的平臺相繼出現問題,最近出現了一些積極現象,即“獲客成本”相比去年有所降低了,這對創業公司而言,可以節約些成本。
創客天使攜手回歸理性
“底薪2.5萬+股權激勵”——去年年中,某互聯網金融機構招聘打出如此誘人的入職待遇,在拿到新一輪創投資金后,這家機構高調廣攬各路金融、IT英才,據稱其能容納200人的辦公新址,也在緊張裝修中。
“去年不少互聯網金融公司高薪挖人,現在很多公司開始降薪減員,去年年底,也沒幾個人如期拿到年終獎。”去年跳槽到某互聯網金融公司的一位職場人向記者透露,現在創投資本投錢更趨謹慎,創業公司都做好過緊日子的準備了。
在一位創業元老看來,如同去年上半年最火的“020”,不少剛融到錢的公司紛紛祭出“高薪+期權”的誘人待遇,但隨著行業景氣度的退潮,不少曾為高薪熱血一把的人,不得不再次踏上重新就業的征途。
“從瘋狂看好到瘋狂不看好,市場情緒經歷了一輪驟變,現在投資人和創業者都開始回歸理性了。”天使人王鑫稱,以天使輪為例,第一期僅融幾百萬,第二期就融一千萬,第三期不低于兩千萬,現在市場終于冷靜下來了。
在王鑫看來,創投資本從狂熱回歸理性,在投資上會放慢速度,也會更加理性地挑選團隊,而不會再鐘情僅會燒錢的公司。對于創業者而言,不要懼怕資本寒冬,最關鍵是練好內功,控制好現金流,現在正是創業的大好時期。
不過,剛剛宣布涉足“VR+教育”的網龍華漁教育CEO梁念堅,并不認同資本寒冬的說法,“現在市場的錢很多,只要創業人的項目好,公司硬,照樣會有很多資本找過來,前提是創業者內功要硬。”
讓梁念堅不相信資本寒冬的理由是,目前包括教育、文娛、VR等行業的市場景氣度并沒有受到不景氣的影響。談及目前的VR創業熱,梁念堅表示創業者要認清能力邊界,“VR硬件是表,內容才是本。”他稱。
在去年年初拿到了天使輪投資后,涉足互聯網餐飲行業的董靚,最近也接觸了不少投資人,盡管有意向的投資人并不少,但公司也已經做好“過緊日子”的準備了——去年12月取消補貼,并做了適當的提價,同時今年會謹慎招人。
如果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可以點燃人們心中的創業熱情,那么金融支持則能切實助力人們的創業行動。面對資本寒冬,銅板街創始人兼CEO何俊稱,不要過分糾結外部環境,練好內功才是最關鍵的,而現在他們要做的仍是幫扶小微企業的“初心”。
“即將過去的羊年我有失有得,有過迷茫痛苦,更多的是對未來堅定的信心。前途并非一帆風順,2016年將是關鍵一年,但我會全力以赴。”今年春節,平安理財創始人宋博更新了這樣的朋友圈。
作為銅板街創始人何俊的師弟,浙江大學通信專業畢業的“80后”宋博,在一番深入思考后,也將資產端聚焦于“汽車產業鏈金融”上,“如果你對渠道掌控能力不足,對行業介入不深,很可能背負整個行業和區域風險。”
談及融資環境對創業公司的影響,人人貸聯合創始人楊一夫認為,資本市場的熱度與否,并非心存僥幸的理由,能否保證自身業務持續經營,這是創業公司的基本理念和底線。
與上述創業公司面臨的“成長的煩惱”不同,來自深圳的創業者郝睿正陷于下一個創業方向的迷茫。去年年初,監管層叫停互聯網彩票業務,趙睿在深圳創業的互聯網彩票公司也被迫關門,此后他一直在不斷地尋找新創業項目。
“投資人說,幸虧上半年關門了,不然可能會虧得更多!”郝睿并不急于馬上啟動下一個項目,因為現在好的創業項目不多,尤其在下半年進入資本寒冬后,投資人對燒錢模式的創業公司更加戒備。
最近半年來,郝睿認真研究了雪球網的營運模式,試圖尋找還有哪些互聯網金融領域尚未發掘,他希望新的創業項目能與消費有一點關系。
創客們的去留取舍
“一幕幕開場的鑼鼓,一曲曲落幕的悲歌,如今都已隨風而去,唯有那輕輕的一聲嘆息住在我的心里。”若干年后,當曾經的創業者再次回望大眾創業的當下,是否也會發出馮小剛舊作《一聲嘆息》中的開場感慨?
有專業人士在容納超過1300萬人資料的中國人才數據庫中,篩選出2010年至今有過創業經歷的約3萬人,大數據分析發現,約63%的創業者在結束一個創業項目后,會重返企業或機構工作,而選擇繼續創業的連續創業者僅占26%。
大學畢業后進入北大青鳥,然后創立教育公司,后被大公司收購,然后又加盟巨人教育,繼而又再次創業成立三好網,何強可謂“連續創業者”典型代表,盡管已實現財務自由的他可轉型做天使人,但他更享受創業的過程。
“多年前,我在這里工作,時隔多年再次搬進了中關村紫金大廈,熟悉的環境很親切。”何強感慨,但這一次創業與以往不同,要對自己徹底“革命”,將之前線下的實體思維,徹底改造成線上的“互聯網思維”。
在何強看來,2016年是K12在線教育個性化創業元年。線下模式大量資金沉淀在店面及人工的運營成本上,老師所得比例偏少,而線上分成模式正好相反。
“我并沒有發現教育培訓行業有什么寒冬,很多機構都想進來。”何強透露。本月初,三好網宣布獲得亦莊互聯基金領投的7500萬元pre-A輪融資,此次融資金額占比不到20%。
與“連續創業者”何強不同,張磊則選擇回歸職場。他曾是一款A輪企業服務類型App的聯合創始人,公司融資完成后,他選擇了立刻退出,并進入國內某一線互聯網公司從事開發經理,理由是孩子出生后家庭壓力加大。
“創業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美,人事協調、發展不穩定都會讓人疲乏,這時融資完成提供了退出的好時點,所以選擇退出創業項目,入職互聯網公司。”張磊坦言,創業占用太多家庭時間,而大互聯網公司的強度則小得多。
在創投資本由狂熱回歸理性后,包括張磊在內的很多創客,開始重新理清思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創業。于是,在一番激情創業折戟后,有的重新回歸職場,有的物色新的創業項目,有的加盟了新的創新團隊。
過去幾年中,互聯網領域的創業熱浪滾滾,作為理工院校信息工程專業的高材生,李楠和郝睿算是趕上了創業的好時候,不過在全班40多位同學中,目前仍在創業的只有他們幾位,多數同學在一番熱血后,又重回“朝九晚五”的職場。
“又是新的一年,不少職場人都在謀求轉型,但很多人出去轉了一圈后發現,景氣的只剩下金融、互聯網等為數不多的行業。”前述創業元老告訴記者,資本寒冬之下,不少想“熱血一把”的人,此時面對轉型、創業問題已顯猶豫。
去年秋天,在成華入職某家創業公司不到兩個月,公司宣布裁撤他所在的部門,他只好另找新工作。在短暫的待業期,他向記者反思了首次轉型失利的原因,創業公司加班氛圍、以及飄忽不定的公司定位,與他的性格格格不入。
“剛進公司,大家都很拼,老板希望你立即帶來效果,但不爽的事情是,還沒有等你做好這件事,高層很快就改變了策略,你不得不另起爐灶。”習慣于自由的成華很不適應這種工作狀態,現在他給自己的定位是找家“大公司”。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百態 互聯網 時代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 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 甘肅軌道 甘肅技校 甘肅職校 甘肅培訓 蘭州地鐵 蘭州技校 蘭州職校 蘭州培訓 蘭州鐵道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甘肅地鐵專業 蘭州鐵路軌道 蘭州鐵路乘務 蘭州軌道交通 蘭州乘務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