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廣東省委會副主委、汕尾市政協副主席、致公黨汕尾市委會主委、陸豐縣物資總公司副總經理、中山大學億達洲海洋生物研發中心副主任李秉記,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工商聯副主席、清遠市工商聯主席、進田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賴坤洪,全國人大代表、廣東金嶺糖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林水棲等四位嘉賓做客中國經濟網“中經在線訪談”欄目,圍繞“廣東民營經濟的‘十三五’”話題與網友進行交流。中國經濟網記者裴小閣攝
3月13日,向曉梅、李秉記、賴坤洪等四位嘉賓做客中國經濟網“中經在線訪談”欄目,圍繞“廣東民營經濟的‘十三五’”話題與網友進行交流。圖為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中國經濟網記者裴小閣攝
3月13日,向曉梅、李秉記、賴坤洪等四位嘉賓做客中國經濟網“中經在線訪談”欄目,圍繞“廣東民營經濟的‘十三五’”話題與網友進行交流。圖為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廣東省委會副主委、汕尾市政協副主席、致公黨汕尾市委會主委、陸豐縣物資總公司副總經理、中山大學億達洲海洋生物研發中心副主任李秉記。中國經濟網記者裴小閣攝
“‘招工難’現象從側面證明我們國家出臺的區域協調發展政策效果出來了。工人回去以后就地就業,降低了就業成本。”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廣東省委會副主委、致公黨汕尾市委會主委,陸豐縣物資總公司副總經理,中山大學億達洲海洋生物研發中心副主任李秉記在做客中經在線訪談時這樣指出。>>>點擊進入訪談專題
李秉記稱,招工難的問題,一是證明我們國家出臺的區域協調發展政策見效了,工人回到老家以后就地就業,降低了就業成本,就不到外地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農民工自身素質在不斷提高,“第二代農民工可能不外出打工了,第三代第四代就不做普通工人了,做管機器的技工了,原來一個人做一個事,現在一個人看10臺機器,產出來就等于1000個人的產值。”
他同時建議,國家要解決用工難和用工供需矛盾的前提是必須要保護農民工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又要保障企業的用工成本和他們企業的權益,要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形成和諧用工關系。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則指出,企業招工難的問題,從長期和宏觀來看是動態的產業和勞動力匹配的均衡問題,企業轉型過程當中需要勞動力結構跟它對應,做出調整。而解決這一問題,除了企業要保證勞動者的權益,提高他的收入外,勞動者本身也要有工匠精神,要專注一個行業去把它做精,要避免流動性太大。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區域 代表 政策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 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 甘肅軌道 甘肅技校 甘肅職校 甘肅培訓 蘭州地鐵 蘭州技校 蘭州職校 蘭州培訓 蘭州鐵道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甘肅地鐵專業 蘭州鐵路軌道 蘭州鐵路乘務 蘭州軌道交通 蘭州乘務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專業學校 蘭州高鐵學校